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333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679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行政办公中心B区六楼
威宁县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增收
新闻作者:马召凤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记者 马召凤) 今年以来,威宁县坚持把增加就业和产业发展作为提高脱贫人口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组织劳务输出、发展产业等方式,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
  “技能培训+规模化外出务工+务工补助”促进稳定就业。积极组织开展“技能贵州”、“粤菜师傅”、“贵州技工”“贵州绣娘”等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脱贫人口劳动技能。强化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支持各乡镇(街道)创办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等,将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作为优先保障对象,确保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70%以上,拓展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落实好务工补助,牢牢守住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边缘易致贫劳动力“三类劳动力”稳就业保就业底线,按规定对“三类人员”首次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方式到县外就业的,分别给予每人200-8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新跨省务工且稳定就业满3个月及以上的脱贫人口(含帮扶监测对象),适当安排一次性交通补助,最高不超过500元,稳住外出务工基本盘,切实增加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
  “公益岗位+就业务工”促进农户增收。以村为单位,组织村级劳务合作社,分别有搬运工、泥水工、建筑工等不同的劳务队,积极投入到本村、本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乡村治理开发乡村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维护、便民服务等便民服务类岗位。尽可能吸纳脱贫人口到相应岗位就业务工,让脱贫人口充分参与到乡村建设、治理与发展当中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务工,增加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
  “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公司”促进养牛产业发展。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资金落实为保障、以提升效益为目标。突出我县区域性产业发展特色和重点,以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为基础,采取“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公司”模式,加快推进能繁母牛养殖,有效提高脱贫人口在产业发展中的经营性收入。出台奖补政策,对能繁母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奖励扶持,对带动建档立卡户、监测户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的合作社按规模进行奖补,以奖补促存量、以存量促增量、以增量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