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林队巡护途中

卡点登记群众进林区信息
在龙场镇河块林区,有一支由13人组成的护林队伍,他们每天巡逻在海拔1400米到1800余米的林区,日夜守护着这片9628亩的林海。从1983年以来,这片林海从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从未出现一起盗木事件,让这片滇黔边境上的绿海换发出勃勃生机。
巡逻,守护这片边境上的绿海
11月2日,护林员雷海燕起了个大早,匆匆吃完早饭,他就和队友拿上巡逻的工具出发,徒步到林区巡护山林、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宣传。“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是森林防火的重点时期,我们在各个卡点加大了巡护力度,一点都马虎不得。”雷海燕说。
1989年出生的雷海燕是护林队最年轻的护林员。这支护林队由13人组成,其中8名正式在编、5名天保护林员。顾绍举是他们中年龄最大的老大哥,今年56岁,依然参加每日的巡护工作;50岁的锁银群守护这片森林31年了,是工龄最长的护林员,护林经验也最丰富。雷海燕2017年开始成为一名护林员,虽然年轻但护林经验也很丰富。
“林区共设两个卡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若有火情发生,护林员随时都可以投入到一线扑灭火灾。”林区负责人管仕云介绍说。
为了守护好这片林海,护林员吃住在林区。龚贤超老家在岔河镇,离林区有上百公里远,从1998年成为护林员后,他在林区娶妻生子,在林区扎根。媳妇和孩子也从老家搬到林区,和他一起坚守在林区。
春季是一年中防火最关键时期。今年2月22日,初春的林区下了一场小雪,寒意刺骨,龚贤超和队友从护林站驻地树舍村陶家坪子出发,穿过树舍公路(曾经的火车路,现在改建成汽车路)一路向下,查看森林防火情况。“走路都是要一个拉着一个,生怕摔倒。”巡护完整片森林返回,由于路途湿滑,新买的胶鞋都穿不成了,像这样的情况,龚贤超和队友每年都要遇到几次。
护林工作是艰辛的,但经过一代代护林人的管护,这片主要以云南松为主的天然林,成为滇黔边境线上的美丽风景,良好的生态让当地群众生活在天然氧吧里。
管护,护林也有“高科技”
“由于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到位,当地群众防火意识很高,3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管仕云自豪地说。
“我们卡点设有防火码,这是我们护林的高科技,群众进入林区必须扫码,这样谁进出林区就一目了然。”管仕云说,森林防护也与时俱进,不但有防火的先进装备,还利用扫防火码、建微信群、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宣传防火知识。
“冬春是森林防火重点时期,我们加大了巡护时间密度、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等,科学的防火让火灾不发生,就算有火灾也能及时扑灭。”管仕云说。
宣传是森林防火最重要的手段。宣传工作做好了,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遇到春节、清明节等重要防火节点,护林队就安排专人对墓区等重点区域24小时值班值守,严禁火种入山进林,持续保持森林防火高压态势。同时,通过居民微信群和悬挂横幅、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防火知识宣传,有效提高群众防火意识和责任意识。
护林队还通过广播、宣传车在人群密集场所循环播放防火公告,利用微信、抖音、自媒体等平台发布防火安全提示,在重要位置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防火手册,倡导群众清明节期间改变传统,文明祭祀。
河块林区是威宁的重要林区之一,由于生态环境好,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013年,为更好维护林区治安、保护林区森林资源,经林业部门研究并上报决定成立河块林区警务室。
林区成立警务室,可以对辖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预防和打击各种破坏森林的违法活动,确保林区秩序稳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护林队成立以来,30多年没有发生滥砍滥伐、破坏野生动植物事件,也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事件。这是我们护林队最好的荣誉,也是我们努力工作的目标。”管仕云如是说。
在威宁,这样的护林队伍还有很多支,全县共有7704名天然林保护和生态护林员,他们扎根深山密林,守护绿水青山,用汗水和脚步默默守护着山林安全,用辛勤付出筑牢祖国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