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411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679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行政办公中心B区六楼
“奶爸书记”姚再科:带着女儿“驻村”
新闻作者:袁丹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姚再科走访农户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姚书记,你去忙你的。孩子就放心交给我们。”
  大清早,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姚再科就避开女儿依依不舍的目光,赶回村里开展工作。
  2013年10月份,姚再科从黔东南考到威宁县林业局工作,2015年结婚,次年女儿出世。2021年5月,姚再科主动向组织请缨,从县林业局林政股来到黑土河镇高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就要勇挑重担,就要带头示范。”看着夫妻双方的老人都上了年纪,妻子又在威宁县第二中学带毕业班学生,每天早出晚归,4岁的女儿谁来照顾,姚再科陷入了沉思。和妻子再三商量后,姚再科决定带着女儿去驻村。拖着行李,姚再科和女儿一起住进了高山村,他成了高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女儿成了最小的“驻村干部”。从此,高山村的山间小道上,有了父女俩奔波的匆匆脚步;村组院落里,有父女俩的欢声笑语……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初到高山村,姚再科感受到村支两委存在人心涣散、工作能力欠缺、党员老龄化等问题。他结合村情民情,健全完善工作责任制,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推进第一书记与村支两委谈话制度,将村组干部纳入党支部管理,提升村组干部的责任感。同时,主动带头加强学习,给村支两委班子树立新风,指导高山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定每月10日为村党支部主题党日,并吸收年轻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提交入党申请4人。
  “现在村干部的精气神、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度也在提高。”高山村副支书张奎说。
  村民要发展,还得靠产业来支撑。高山村海拔高、沟壑纵横、土地零碎,种植业难以形成规模。结合实际,考虑再三,姚再科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并他带领村支两委组织群众到其他村的养牛大户参观,向村民详细讲解小额信贷惠农政策。
  “以前我们村几乎没有规模养牛,家中养的黄牛主要是用来耕地,一年也只是卖一头左右,不成规模。现在不一样了,有政策的支持,品种换成西门塔尔肉牛,品种改良了、规模也搞起来了,每年都能卖出好价钱。”村民张阳说。
  在姚再科及村支两委的宣传鼓励下,西门塔尔牛养殖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一头头壮实的肉牛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姚再科在走访时了解到养牛大户王继东养殖存栏牛18头,但由于圈舍狭窄,无法扩大养殖规模,林地也因为属于二级保护天然林地,不得修建,这让王继东苦恼不已。姚再科知道后,马上联系黑土河镇国土部门工作员到村帮助排查王继东家可利用的非基本农田耕地,最终帮他建起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牛圈。
  “牛圈宽了,规模也扩大了,我现在喂着36头,这都多亏了姚书记他们的帮忙。”王继东说。
  类似这样的小事每天在姚再科身上上演,无论何时,只要电话一响,姚再科立马就能化身“调解员”,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化身“宣传员”,将政策及时宣传到各家各户……第一书记是顶“责任帽”,两年来,姚再科带领村支两委利用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积极宣讲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日常的走访入户、研判,收集困难诉求16条,排查安全隐患21条,排查矛盾纠纷3起,均已整改完。
  现在我忙的话,女儿都是跟着他们几个村干部,有时还直接住在村民家去了。”村民们也在一件件、一桩桩好事实事中和姚再科拉近了距离。
  如今,走进高山村,村美人和、产业兴旺,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正是有了姚再科这种舍家为民默默付出,乡村振兴的道路才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