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439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679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行政办公中心B区六楼
哈喇河镇: 牛产业“犇”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新闻作者:马应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沙村党支部领办的团庆养殖场

  本报讯(通讯员 马应) 近年来,威宁县哈喇河镇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犇”出一条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致富路。
  6月7日,走进哈喇河镇发沙村党支部领办的团庆养殖场内,35头西门塔尔牛正在牛栏里吃草,趁着春夏草木生长饲草丰富,合作社的牛愈发长得膘肥体壮。村民王安平正在清理圈舍,自从合作社开始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以来,王安平就在这里找到了新工作。“我一个月有2500元的工资,主要工作是看管养殖场,每天喂喂牛、扫扫牛粪、消消毒,工作不累,每个月还能领工资补贴家用。”对于目前这份离家近的工作,王安平表示很满意。
  发沙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养殖场总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堆粪棚、草料间、化粪池等功能设施,标准化圈舍既方便管理又能保持环境干净。
  规模化规范化的养殖场,不仅促进了村民就近就业,也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截至目前,哈喇河镇共有养牛农户1670户,牛存栏8788头,发展家庭牧场的养殖户有113户。
  肉牛产业发展好,支部带头少不了。以牛产业为示范,哈喇河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带动牛产业前端、中端、后端全过程跟踪管理服务,有效促进养殖户平稳增收。在产业前端,党支部从外省引进优良西门塔尔母牛进行养殖,经调养后以不高于市场价向辖区群众发放种牛,逐步淘汰老旧品种,优化品种资源;在产业发展中端,党支部通过集中轮训和服务到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群众养殖技术;在产业后端,党支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积极对接销售市场,不断形成产业集聚抱团发展的态势,解决群众市场销售的后顾之忧。
  抓住“牛鼻子”,“犇”出致富路。哈喇河镇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服务的职能,采取“大带小、集带散”的组织方式,持续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