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开展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比武”活动
近年来,毕节市威宁县结合“多彩贵州·志愿黔行”服务品牌项目,以“阳光威宁·志愿笃行”服务品牌项目为目标,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品牌项目等三个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
拓展阵地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质量。2022年以来,按照“五有”标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目前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41个,实践站623个,实现全县全覆盖。今年以来,以“集中打造 示范带动”为目标要求,将全县41个乡镇(街道)分为六个片区,按照为民服务、盘活资源、统筹使用的原则,在每个片区选择一个所站进行打造。目前已建成大街、迤那、六桥、五里岗、黑石头、金钟等6个示范所。如,大街乡整合资源,深入挖掘“革命红”和传统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阵地建设,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强”起来。
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服务能力水平。紧扣群众实际需求,按照队伍建设“本土化”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村寨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科技特派员、退役军人、先进人物、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作用,持续优化8+N、4+N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组建生态立县、文明创建、理论宣讲、活力体育等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以外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固定+流动”“室内+室外”“线上+线下”的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分众化、精准化服务群众,切实提高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县实名注册志愿者22万余人,发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项目3360个,志愿服务时长5563480小时。
深化品牌项目,拓宽志愿服务渠道。今年以来,围绕“群众需求上得来,志愿服务下得去;群众好故事上得来,党的好声音下得去”的要求,结合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发展的安排部署,研究设计了党的声音进万家、“阳光威宁 威微课堂”“阳光威宁 威微宣讲”“阳光威宁 浪漫草海”“文明威宁·你我同行”、少儿交警在行动、生态立县红领巾在行动、威宁山水守护行动、为空巢老人点盏灯、守护高原明珠、草海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禁毒宣传进万家、“国际爱鸟日”我们在行动、森林防火在行动、“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气象科普进校园、“巾帼展风采 植树添新绿”“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巾帼心向党·振兴促发展”“小手牵大手 平安一起走”“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做到季有主题、月有重点、周有安排,切实拓展志愿服务渠道,形成辨识度高、生命力强、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