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466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679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行政办公中心B区六楼
哈喇河镇: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交响曲”
新闻作者:罗福贵 马应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各民族集居哈喇河镇(王近松 航拍)

  在梨乡大地,有一种风景,叫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宽敞平坦的进村道路、整齐高耸的房屋、宽敞的庭院是各族群众共同致富的写照;新建的广场上,各民族群众静坐闲聊,其乐融融……
  哈喇河镇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乡镇,居住着回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近年来,哈喇河镇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围绕“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基层党建、巩固脱贫攻坚、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共同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交响曲”,梨乡盛开了民族团结花。
 
守“圆心”,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同心曲”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哈喇河镇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依托,引导各民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引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是外地嫁到这里的少数民族,在这里,我没有感觉到民族歧视,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民族一家亲,在这里,我觉得生活很幸福。村里面的工作人员还时常问我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和邻里邻舍沟通交流有没有什么困难等?还给我介绍务工岗位,我感觉到了这里的干部对我们这类流入的少数民族的关心关怀。”刚嫁到哈喇河镇不久的龙文杰感觉到了这里的民族团结交融。
  哈喇河镇以民族事务治理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注重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乡管理规定;以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着力点,切实解决好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期盼,切实解决好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医疗、就业等问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高对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哈喇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建马店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广场,进一步繁荣城乡少数民族文化阵地,在公共场所开展节庆民俗活动,建设好少数民族群众“精神家园”。
  重视各民族之间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增进民族和谐共融,不断巩固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在哈喇河,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已融入日常、深入人心。
 
扩“半径”,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团结曲”
 
  宣传半径越拓越宽,增加了宣传广度。通过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扩面的创建格局,广泛凝聚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共识。
  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工作知识教育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政策理论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面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进学校、进机关、进课堂的“三进”活动。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广播等载体,多方位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把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强化党的民族政策学习宣传,引导各族人民始终一心向党、团结奋进;顺应各民族传统习俗,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广泛开展健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改善基层文体活动场所,建立文化广场,组建基层文体组织,举办各类运动会,为各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在日常宣传服务中,哈喇河党委、政府心系群众、为民谋利,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平台,开展慰问光荣在党五十年老人、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大学生、慰问军属等活动,为辖区各类困难人群提供帮扶,不让辖区任何一位家庭成员“掉队”,大家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在哈喇河,各种节庆变成了各民族联络感情、融洽关系的文化交流盛会,各民族既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同时又具有互相学习借鉴,吸纳其他民族好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大大增进了各民族之间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共进。
 
扣“圆弧”,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哈喇河镇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更好地融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汇聚梨乡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路好了,我就有了更多干活挣钱的机会,能够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自从哈喇河镇马店村通组路修完工之后,李怀军觉得日子有了奔头,睢彬眉眼里都是喜悦。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喇河镇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力保障了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平等权利,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帮助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过上幸福生活,绘就了一幅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画卷。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哈喇河,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深入交往交流交融。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高兴来、留得住、有发展、过得好,希望哈喇河成为他们温暖的家。”一直以来,哈喇河镇党委委员、统战委员、武装部长锁俊龙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将党的民族政策宣传贯彻到辖区工作中,定期组织举办种植、养殖、合作社基地务工等技能培训班,为辖区各族群众解决就业问题。
  “作为多民族融合的现代化乡镇,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交织,存在融入难、管理难、就业难等多重挑战。”锁俊龙说。哈喇河镇联合各村(社区),探索推行组织联建、党建活动联办、治理要事联商、党员队伍联管、法律援助联通的乡镇民族工作“镇村共治”基层治理模式,打造“镇村共富”梨乡,让少数民族群众留得住、融得入、能发展。
  在梨乡大地上,民族团结就像一根纽带,把2万多各族儿女紧紧连在一起,各民族相交相融、习俗相染、情感相连,浓浓同胞情早已融化到彼此的血液中,记录着梨乡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