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467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679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行政办公中心B区六楼
哈喇河镇:深化“三新”共富乡村集成改革 实现“山水小镇”大发展
新闻作者:马应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动力入股的村民在合作社种植基地上劳作


  哈喇河镇,位于威宁县西南面,距县城52公里,属河谷地貌山区乡镇,素有“山水福地·秀美梨乡”之称。今年来,该镇以镇党委为统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延伸党群阵地服务,锚定“三新”共富乡村集成改革目标,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知礼节知荣辱”乡风文明三大工程为牵引,综合运用全局化视野、开放式姿态和战略性思维,高效推动乡村发展要素变革、发展维度延伸及融合发展提质,成功走出一条“山水小镇”大发展之路。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8%,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8%。
 
  全局化视野变革,激活集成发展的“一池春水”
 
  党建引领,全域统筹,锚定“112”规划方向。以党建推动经济发展、引领社会治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筑牢“山水小镇”之基,明确绕“中心镇+中心村+保留村”片区化组团发展模式,构建做强1个集镇区,做大1个中心村(马店村),做精2个特色村居(海外村、马脖社区)的“1+1+2”空间发展新格局,并扎实开展“迁富”工程,改善山区农居和生产环境。目前,全镇实现搬迁人口161户827人,实现居住环境质量得到“质”的飞越提升。
  党建联盟,系统重构,实施“3+X”综合整治。党建联盟抱团发力,投资进行“山水林田村”全要素综合整治,在推进村庄整治、农田整理、生态修复三项重点整治内容的基础上,叠加公共服务配套、特色产业导入、品牌开发等定向整改,最大程度释放资源要素红利。目前,已明确各类整治开发子项目30余个,国储林项目23801亩、“土地增减挂钩”项目442亩。
  党委保障,要素转化,探索“313”盘活模式。通过镇党委政府主动兜底、集体统一流转、企业高效开发,形成“一地三金”分红模式,即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拿“租金”、土地入股分“股金”、用工报酬领“薪金”,实现土地、劳动力双向收益。目前,该镇已与泉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威宁县哈喇河大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企业对流转区块进行农业规划和产业项目设计,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流转群众零散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吸纳群众务工就业,完成土地流转3000余亩,亩均增收500元以上。
 
  开放式姿态蓄力,汇聚多维发展的“源头活水”
 
  联村为盟,凝聚党组共建合力。聚焦变革型基层组织建设,以中药材为主轴,养牛产业、大黄梨产业等为主线,将地域相邻、产业相辅、优势互补的村党组织串联结盟,并通过完善党建联盟“党建五项行动”、结对帮带等路径,高效凝聚发展合力,变“村自卫战”为“共建共享”。目前,已组建“泉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片区化党建联盟,建成党建联盟总部1个,吸纳带动村社8个,推动落实项目30余个,联盟内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增长10万元以上。
  引贤筹资,激发双创活力。通过以党建引领资源集聚、以阵地巩固红色基础、以项目赋能产业发展,形成一条“党建搭台、村企抱团、群众共赢”的共富产业链。深入挖掘新乡贤资源,推动资金、人才、技术“上山下乡”,现已成立2家企业、1个学历技能双提升培训点、8个合作社,投资打造小米水库、产业发展路、整治维修农贸市场等乡村振兴项目。此外,不断加强与建设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有效解决村集体、农创客融资难问题。目前,已与建行三门支行签订整镇合作协议,整镇授信2亿元。
  村校联育,提升乡创实力。通过“游鸟归巢”党建平台,发挥在外党员力量,定期组织召开乡贤、在外党员座谈会,通过智力回乡、资金回流、公益回报等途径,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共富红领帮扶团”。通过鼓励青年大学生回村当支部书记,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红领合伙人”,多渠道全方面合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根据村集体发展的实际需求,由村党组织牵头,设置党员先锋岗、共富先行岗和公共服务岗等岗位,发动每一名党员至少认领1个岗位,按照履岗尽责程度、履岗群众满意度、履岗主动程度等发放相应的红领“金”。哈喇河镇共成立8个村合作社“红领基地”,其中吸纳了4名青年大学生党村支部书记发挥红领效应,在产业升级、乡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未来乡村建设借力借智。

  战略性思维延伸,擘画融合发展的“青山绿水”
 
  打开强村富民的经营“大格局”。发挥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根据村集体发展的实际需求,由村党组织牵头,推行强村合作社模式,将山林田地资产等经营权折算投资、自筹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强村合作社,实现“资源——股权”的转化,推动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确保企业有活力、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真正实现强村富民。海外村探索“村集体与泉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资本共同开发”发展模式,以集体土地入股、村民入股等形式,实现农村与市场有效衔接,2022年海外村入股村民户均收入增加2万元。
  打造辨识有度的地域“大品牌”。挖掘河谷地貌,因地制宜发展大黄梨、中药材、中药材等独特地域品牌,形成“山水梨乡”区域品牌IP,融合引流,提升城镇辨识度。同时,对梨膏、精品红心李、核桃等农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营销,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实现产品、市场、服务多层次链式互补。
  打理集智高效的服务“大平台”。充分运用5G、AR等信息技术,构建以数字党建为统领,数字共享、数字养老、数字治理、数字共富为一体的镇级数字化平台,实现“一屏知哈喇河”。同时,不断完善智慧数智服务效能,以“大数据中心+公共服务+智慧营销”为支撑开发的农副产业驾驶舱,可通过系统数据分析,精准掌握顾客来源、分布及消费情况,为村民提供共富就业服务,针对经济差但有能力、有技能人群,提供岗位定向推送服务,实现共富产业发展红利反哺村民,实现区域共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