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宁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二期——贵州金元威宁能源龙场电站
初秋,站在威宁自治县么站镇岔河村跑马梁子的山坡上,看到一排排齐整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犹如一片蓝色海洋。光伏板下,荞麦、牧草、白菜、万寿菊等作物郁郁葱葱。
这是贵州金元威宁么站光伏电站,2016年建成的贵州首个“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站,面积2200亩左右,电站装机容量7万千瓦,“农光互补”涉及土地共2000亩。
“那块地是我家的,现在有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农作物分红,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村民邹江指着自家那片地,向记者乐呵呵地说:“日子总算是越过越好了”。
邹江回忆,在没有安装光伏板以前,这里的土地干旱缺水、土质贫瘠,大家每年就种土豆、荞麦或者玉米,靠天吃饭,仅能自给自足,难以增收。如今,岔河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么站光伏电站合作开展“农光互补”,将阳光“变现”后,村民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
“今年我们投入10万元,又在光伏板间种植了700亩荞麦,亩产230斤。”岔河村党支部书记蔡永斌说,按照每斤2元的市场价格,今年种的荞麦总产值可以达到32万元左右,能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公司在威宁自治县大力发展山地“农光互补”项目,以建设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契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突破关键点,以“小规模村集体种养殖合作社+当地农民务工”的合作思路开展农业种植,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如今,在威宁双龙镇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陆续种植红油菜苔、马铃薯、花菜、白菜、萝卜等农作物的“仙水窝蔬菜种植基地”,累计用工10000余人次,为当地农民增收约150万元。
在龙街镇夏家坪子光伏电站,首次采用定制光伏支架抬高光伏板高度,采用新的光伏板排布方阵,留出足够的空间修建种植大棚。目前,光伏区内修建种植大棚133个,建有100平方米冷库2个,建成“夏家坪子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在夏季生长高峰期每天可产平菇约1万斤,投产以来总产量达214.3万斤,产值近750万元,当地农民增收约100万元。
此外,在麻乍镇、雪山镇、海拉镇、迤那镇、二塘镇、黑土河镇、石门乡、金斗乡等“牧草”“花椒”种植基地,种植粮化作物超14000亩,目前正组织持续种植当中。
光伏板上发出绿电,光伏板下“阳光”变现,这是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的缩影,也是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公司“农光互补”的生动实践。
2023年,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公司“农光互补”助力乡村振兴再次全面铺开。目前,已在所属光伏场站排查适宜耕种的土地达33000余亩,已规模化集中开展各类粮化作物种植,让威宁自治县万千余亩荒山荒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