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交流活动以线上直播+线下观摩的方式同步进行,将“数字赋能,融通育人”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环节当中,充分发挥番禺区优质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威宁、番禺两地的教育教学结对交流,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以“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方式,达到1+1>2的教学效果。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吸引线上线下5000余人次进行观看。
活动以同课异构模式展开,由三年级语文《花钟》、五年级科学《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四年级英语《What did you get》、三年级音乐《金孔雀轻轻跳》以及教学反思和课例总结共同组成。通过两地教育教学结对互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
同课异构第一课,威宁一小和番禺区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入本期主题《花钟》,以花为轴心,引导学生走进花的世界——为什么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在诵读、想象、提问、抢答的紧张环节中,老师带领着学生们领会课本中语言文字的画面感和生活感,把课堂时间和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教于人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现生活乐趣的能力。
随后,《金孔雀轻轻跳》的音乐教学中,老师们身穿少数民族服饰、唱跳少数民族曲目,以轻松活泼的模式引领着学生们走进傣族的舞蹈世界,在葫芦丝、非洲鼓等乐器的加持下,营造出“音”在巧中教,“乐”在趣中学的教学氛围。
“音乐不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共鸣,通过交流学习,不仅能够让两地的学生了解彼此文化,还能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走出去,散开来。”音乐教师龙杰表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充分利用交流学习的经验,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同课异构,异彩纷呈。课例展示结束后,威宁一小和番禺区授课教师从教学主题、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等方面出发,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发言,力求找到差距改不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两地的教师同课异构,互相交流教育理念,为推进两地教育、教研、教改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互联网+教研’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和两地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威宁县教育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