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00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哲觉镇:冬种又冬收 百合富山乡
新闻作者:彭凯 毛宁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拣百合

  临近冬至,地处乌蒙高原腹地的威宁自治县寒意渐浓,清晨浓雾弥漫,从县城沿326国道一路向南行驶,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可抵达有“林海哲觉、中药之乡”美誉的哲觉镇。
  近日,记者来到哲觉镇公平村,走进田间地头,只见农户们三五成群,分散在犁好的田地中,前面刨沟挖土,后面放种盖肥,一个个稚嫩的百合种苗便深埋在希望的沃土中。
  见到记者的到来,种植户李继涛放下手中挥舞的锄头,笑呵呵地介绍起种植百合的情况:“种的是药用百合,刨出来就是‘金疙瘩’咯!去年我家试种了七八亩百合,没想到收益很可观,亩产有2吨多,除去成本,每亩地有3万块的收入,比以往种其他的翻了几番。今年就把家里的20多亩地全种上百合,期待来年有个好收成。”
  百合既是食中美味,又是药中精品。作为药材,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作为食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得益于当地高海拔、低纬度的地理优势,加上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壤耕性好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优质百合的生长。种植百合,也成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良方”。
  在哲觉镇公平村,像李继涛家一样种植百合的农户有100多户,其中种植大户6户。百合的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00多亩,扩大到今年的300多亩。
  一边播种劲头十足,另一边收获喜悦满满。就在与公平村毗邻的哲觉镇对面坡村,种植大户曾赛芬正忙着招呼工人们采挖百合。随着工人们的锄头落下,一个个白皙、圆润的百合破土而出,透过冬日的浓雾,依稀可见褐黄的土地上如星辰般散落的百合,点缀成一幅丰收的盛景。
  工人们分工有序,去泥、剪根、分拣、装箱、过秤……一个个刚刚采挖的百合,外瓣似莲花,个头如拳头大小,还沾着些许泥土,便已打包好等待装车远行。
  “今年我家种了30多亩百合,现在已经采收了大半,都是被收购商们预定的,一下单我们就开始采挖。今天有4吨的订单,晚上就要发货到昆明。”看着即将装车的百合,曾赛芬乐得合不拢嘴。
  据曾赛芬介绍,随着这些年哲觉镇“中药材之乡”声名远扬,加上交通便利,地处两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当地所种植的百合不愁销路,价格也趋于稳定,今年鲜百合的出售价格每斤在15-18元之间,主要销往云南、福建、广东等地,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冬种又冬收,农业好“钱”景。冬日里百合种、收同步的画面,正是哲觉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生动缩影。如今的哲觉镇,一年四季农忙不断:以百合、天麻、魔芋、半夏、黄精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以海田软籽石榴、樱桃为主的水果种植产业;以松茸、茶叶为主的林下种植产业轮番上场,百花齐放,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发展路径,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近年来,哲觉镇着力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努力构建‘春有花、夏有果、秋有粮、冬有药’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其中,以百合、天麻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逐年扩大。2024年全镇在公平村、对面坡村等23个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涉及农户3000余户,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8万亩扩大至2万亩,年产值在1.9亿元左右。”哲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少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