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02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赵德超:躬耕田野 为农为民
新闻作者:罗喜贵 文旭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德超在金钟镇夸都社区开展鲜食玉米播种技术指导


  在威宁,有一位农技先锋,他以科技为笔,以田野为纸,交出了农业发展“优粮”答卷。他就是威宁自治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赵德超。
  从事农技服务工作20余载,赵德超像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辛勤耕耘,在品种选择、规范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助力当地粮食稳产增产。他的工作与农民息息相关,正如他所说:“和农民一样,春种秋收。农民收庄稼卖钱,我们收试验数据写总结和方案,探寻改良农作物的路径。”
  2021年,他先后当选为县、市两级人大代表,并于2022年当选省人大代表。当选人大代表后,赵德超肩上多了一份担当和责任,以前埋头和种子、土地、试验数据打交道的他,更加注重为农为民。
  2024年,贵州省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的号角吹响,赵德超带领团队毅然揭下了“净作鲜食玉米百亩方高产示范”的榜单。在金钟镇夸都社区的350亩土地上,他精心挑选优质品种、创新栽培方式,助力威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这片试验田在6月迎来丰收。粮油专家现场测产结果显示,示范点净作鲜食玉米商品性优良,鲜穗平均亩产达1558.7公斤,远超省级发布榜单指标1400公斤/亩,增产11.34%。这一成果不仅照亮了威宁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之路,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激发了群众的种植热情。
  在高产竞赛活动中,赵德超再次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雄山街道白岩社区,他主持了“净作玉米小面积超高产示范”项目。从整地播种到测产采收,赵德超始终注重良种良法的综合运用。他选取丰产、抗病、耐密植的敦玉810为示范品种,采用玉米宽膜覆盖根域集雨种植技术,精心规划行距和窝距,充分发挥了地膜增温保墒抑草的优势。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降水利用率,还减少了除草剂施用量,节约了用工成本。
  10月16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验收组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结果令人振奋,实测亩产1075.1公斤,比省级竞赛指标高75.1公斤/亩。在经历了散粉期至灌浆期连续40多天的高温干旱极端气候条件下,仍能取得如此高的产量,实属不易。这不仅是赵德超的胜利,更是威宁农业技术的胜利,为全省农业发展树立了榜样。
  一块块“试验田”结出“丰收果”,一项项农技服务助农增收。赵德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农业的热爱与执着。多年来,他先后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人社厅、市农业农村局、自治县委、自治县人民政府等表彰10余次。他主持的《威宁自治县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人才团队》在众多申报团队中脱颖而出,被威宁自治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了“人才团队”奖牌。
  谈及今后,赵德超说:“我不会满足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我将进一步大胆探索、积极进取,总结提炼更多增产增效典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威宁农业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