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好的桶装天麻
本报讯(记者 张茜 林登珍) 四月下旬,正是天麻种植的黄金时节,在石门乡新合村的天麻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农时摆木柴、放菌包、覆泥土,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的春耕景象。
“今年我改种了密环菌天麻,计划栽培2300桶,4月初就开始动工了,目前已完成1800桶,预计5月中旬全面完成种植。”有12年天麻种植经验的村民韩文军一边忙碌一边介绍,此前他一直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的方式种植天麻。
近年来,韩文军多次赴毕节、贵阳等地学习新技术,今年首次尝试桶装种植模式。这种新型栽培方式能精准调控温度和湿度,有效提升天麻品质和产量。在提升自身种植技术的同时,他还为龙场、小海、黑土河等乡镇提供技术指导,带动百余名农户共同致富。
据了解,去年韩文军采用传统林下种植方式,2亩地收获3000斤天麻,按当时市场价50元每斤计算,实现产值15万元。今年通过技术升级,他准备在9亩土地上地实施桶装种植。
“之后我想学习自己制作密环菌菌包,解决菌种来源受限问题。同时,指导更多人精进种植、采收和加工,种出更优质的天麻。”韩文军说。
近年来,石门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天麻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去年全乡种植天麻920亩,亩产值2.8万元,实现总产值2000余万元,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石门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龙云表示:“我们将持续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种植进度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扩大种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天麻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让‘小金麻’真正成为富民强乡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