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牛棚镇范家田村,烟农们抢抓农时节令,有序开展烟苗移栽工作
四月烟苗吐新绿,烤烟移栽正当时。连日来,牛棚镇广大烟农抢抓农时节令,有序开展烟苗移栽工作,为今年的烤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4月26日,走进牛棚镇鱼塘社区和范家田村,放眼望去,整齐的烟垄如五线谱般在田间延展,与忙碌的农人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在烤烟种植大户李怀荣家的烟田里,务工群众分工协作,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进行打窝施肥、放苗浇水、覆膜盖土……不一会儿,一株株翠绿鲜嫩的烟苗在微风中摇曳,给烟田换上“新装”,整片烟田呈现出勃勃生机。
“去年我栽了差不多30亩烤烟,卖了22万元左右。今年我争取到40亩烤烟种植指标,请了10多个工人帮我栽,预计一个星期才能栽完,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烟农李怀荣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笑着介绍道,眼里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在鱼塘社区,像李怀荣一样的烤烟种植大户比比皆是,这些年,受益于“订单种植”,烟农们的投入、种植风险、收益等更有保障,种植积极性很高,种植信心十足。
牛棚镇鱼塘社区烟农王福荣介绍:“今年按订单合同计划种48亩,烟苗是烟叶站组织统一育苗提供给我们,从种到收也有技术人员来指导,到收烟叶的时候也是统一收购,种烤烟不愁,把它栽好、管理好,今年我家的收入应该能超30万元,生活也是充满希望的。”
牛棚镇鱼塘社区烟农张才学说:“今年我家的土地全部种植成烤烟,还租了其他村民的部分土地,种植面积在43亩,最近几天的天气很适宜下地种烟,我家也请了12个工人,抢抓好天气把烟苗栽下去。”
一株烟苗,就是一个收获的希望。烟田里,忙碌的身影除了移栽烤烟的群众,还有镇农业服务中心及烟叶站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穿梭在烟田里,一边耐心地讲解烤烟移栽的关键技术要领,一边做现场示范,送“技”入田助增收。
“当前,我们的生产技术员全部深入田间地头作技术指导:一是结合厂家需求控制品种;二是根据质与量的需求,控制好株行距的移栽技术指导,希望在2025年通过技术指导有一个好的收成。”牛棚烟叶工作站副站长舒明信说道。
烤烟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烟农实现了增收致富,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烤烟种植、采摘、烘烤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许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
牛棚镇鱼塘社区群众陈银芬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来跟他们栽烟四五年了,一天150块钱。到收的时候也是来跟他们收,一年下来,务工收入有2万元左右,在这里务工离家也近,方便照管家庭。”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群众富。近年来,牛棚镇紧紧围绕自治县委、政府“强牛壮马、稳粮稳菜、保烟保果”的产业发展思路,把烤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将烤烟生产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来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种植模式、强化要素保障等,全力推进烤烟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牛棚镇2025年计划种植烤烟面积为29420亩,计划收购烤烟73550担,涉及农户1532户,预计收入1.3亿元,带动就近务工人员3.2万余人次,务工收入预计达4800余万元,预计税收收入2900余万元。”牛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世浪说,牛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烤烟种植工作,年初就组建了工作专班,对烤烟育苗、土地翻耕、农膜回收、产业用水保障等进行了安排部署,为烤烟种植打下基础,目前,全镇上下正抢抓农时,紧锣密鼓地进行烟苗移栽。下一步,牛棚镇将继续加大烤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积极应对极端对流天气,为烤烟丰收保驾护航,同时也为威宁高质量发展贡献牛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