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聚力”提升双拥品牌“含金量”
——威宁自治县成功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双拥工作纪实
通讯员 苏远粉

部分威宁“高原兵”代表与国旗合影

威宁民族中学宣讲报告会现场

现役军人王维荣立三等功,军地领导与王维家属座谈。

一等功臣赵海永到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邓招香给大街乡八一育才小学的孩子们讲军营故事(罗大富 摄)

部分威宁“高原兵”代表与国旗合影

威宁民族中学宣讲报告会现场

现役军人王维荣立三等功,军地领导与王维家属座谈。

一等功臣赵海永到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邓招香给大街乡八一育才小学的孩子们讲军营故事(罗大富 摄)
“威宁‘高原兵’,向强军目标,前进!前进!前进!”一场沉浸式情景剧《乌蒙儿女高原红》落幕,演绎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军拥军的实际行动与深深情怀。
乌蒙山麓,草海之畔,威宁“高原兵”的故事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代代传颂。从祖孙三代接力戍边的“雪域精兵”王应学,到国际赛场带伤登顶的“高原兵王”赵海永;从一寨走出21名功臣的“朝阳寨”,到连续7年立功人数超百的县域传奇——威宁“高原兵”以铁血丹心铸就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丰碑。
威宁是红色高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时期过威宁,留下了红军马、红军豆、红军桥等红色故事和云贵红军渡河、麻乍坝海营等革命历史遗址遗迹。《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原型王玉清、《上甘岭》卫生员王兰原型王清珍、《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原型王发坤,皆是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歌曲在威宁代代相传,红色成为威宁高原鲜亮的精神底色。
在这片浸润红色血脉的乌蒙高原热土上,如何契合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新要求、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关切军人军属的新期盼,是拥军优属工作面临的时代考题。威宁秉持着“军民一家亲”的初心,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为引领,锚定“自治县委主导、政府主抓、军地共建、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五维聚力机制,将双拥工作融入城市血脉、嵌入发展肌理,绘就了一幅军政同心、军民共融的时代画卷。
自治县委主导:高位谋篇,擘画双拥“同心圆”
“‘高原兵’是威宁的金字招牌,我们要让每一份牵挂都有回应,双拥工作必须与强军事业同频共振。”在全县双拥工作会议上,众人围绕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办法、军人子女入学需求等议程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人员密密麻麻的笔记印证着这场会议的分量。
通过谋机制、强保障、促融合,绘就军政军民团结的“同心圆”。威宁自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把双拥工作纳入“五五攻坚”行动,纳入“六县战略”,作为“政治工程”和“民心工程”及“团结安县”重要内容之一。自治县委成立由自治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双拥工作,多个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全县41个乡镇(街道)、621个村(社区)的双拥工作站实现全覆盖。自治县委领导积极参与重大节日互访、军地共建活动,协调解决拥军优属和就业安置等热点难点问题;创新推行“军事日”制度,自治县委书记带头走进民兵训练基地,参加军事训练、接受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军地重大问题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推动建立军地需求“双清单”机制,解决驻威部队训练场地扩建、营区周边环境整治、功勋荣誉墙打造等需求,有效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政府主抓:精准服务,织密保障“暖心网”
“75年了,今天终于见到您了,爸爸,我们从没有忘记过您。”清明节前夕,烈士家属杨凤英带着一束白菊,轻轻擦拭着父亲墓碑上的尘埃,在威宁自治县和云南省嵩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精心组织下,完成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重逢”。
紧扣双拥新格局,精准施策,织密立体保障网络双拥工作的“暖心网”。针对烈属、退役军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异地祭扫、医疗陪护、就业安置、子女教育、法律援助等精细化服务。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1.7亿元,医疗补助金200多万元。构建起“政策保障+精准服务”的工作体系,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退役军人15451人,发放关爱援助资金30万元;投入60万元改造提升老旧光荣院,为孤老优抚对象提供“医养结合”特色服务;严格落实退役士兵安置主体责任,深入挖掘安置岗位潜力。优先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217人、转业军官安置2人,安置率达100%。开展退役士兵技能培训493人次,发放技能培训补助金170多万元,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000余万元,着力解决军人“后路”问题;投资100余万元在县城集中升级打造“双拥一条街”“双拥陈列室”“功勋荣誉墙”以及双拥综合性文化广场等双拥主题元素;遴选出社会拥军企业事业单位47家,为优待证持证人提供优待优惠,营造全社会拥军优属浓厚氛围,双拥工作从“解难题”向“谋发展”深化。
“我们要把‘精准服务’的理念贯穿到双拥工作全链条,既解决‘有没有’,更追求‘好不好’。”威宁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禄浩说。从精准服务到体系化保障,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滋养,政府主抓的双拥工程正以“暖心网”托举起尊崇与荣光,为强国强军事业注入磅礴力量。
军地共建:双向奔赴,淬炼鱼水“真感情”
“这是乡亲们亲手做的威宁火腿,还有威宁糖心苹果,荞酥......”中秋佳节,威宁自治县军地的慰问车队迎着薄雾驶入西藏军区某部队驻地营区。车门开启,官兵们整齐列队,掌声雷动,大家相遇在英雄的云端,为威宁籍官兵带来家乡的祝福。战士们接过沉甸甸的慰问品,一张张年轻脸庞绽开笑容。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正是威宁军地合力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生动注脚。
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为抓手,推动军地共建从“单向服务”向“双向奔赴”深化,淬炼军民鱼水“真感情”。依托本地优势,出台《新时代威宁县高原兵培塑工作计划》,通过军地联合培塑、军地资源共享,着力打造多元合一且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品牌效应;持续开展“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拥军优属活动,“八一”、春节期间,军地联合走访慰问退、现役军人及家属694人,发放慰问信3000余封,发放“两节”慰问金900多万元,慰问物资价值20万元,送达立功喜报2300余份,发放奖励金超340余万元。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亲人。”这是驻威部队官兵和退役“高原兵”们的心声。多年来,他们以行动诠释军民鱼水情。在国防教育战线,创新军地互动形式,连续6年举办“国防教育进校园”“军营开放日”等活动,聘请300余名退役功臣为“兵校长”,设立国防教育“大课堂”,在县内500余所学校打造“铸红魂、育红苗”国防教育威宁样本;组建“高原兵”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举办红色宣讲,讲述革命故事和英雄事迹;在乡村振兴战场,发动民兵参与乡村振兴,筹措资金支持海拉镇花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乡村振兴建设,与驻地多所学校结对共建,定期到大街乡八一育才小学,海拉镇花果小学、新村小学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捐资助学等活动;在抢险救灾一线,组织民兵7000余人次,参加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安保维稳、扶贫帮困、“5.12”抗震救灾演练、植树造林、预防地质灾害演练等活动。
部门联动:协同攻坚,架起惠军“连心桥”
“过去军人家庭办事要跑多个部门,如今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各部门协同办理,效率提升60%以上。”威宁自治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邹松介绍。威宁聚力破解军人军属“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构建惠军服务网络,架起一座跨越军地、联通民心的“连心桥”。 通过建立“1+N”跨部门协作机制、全要素整合,打造出军政军民团结的惠军“连心桥”。联合教育局、人社局、交通局、编办等多个部门,明确职责清单,形成“问题共研、方案共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联动格局。自治县教育局制定《威宁县军人子女入学入园优待实施细则》,开辟军人子女入学“绿色通道”,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56人次;自治县编办、人社局与公安局协同发力,靶向选调30名退役安置士兵充实到自治县公安局工作;自治县交通局、卫健局等部门在银行、医院、车站、政务大厅等服务窗口设立“军人依法优先”标志150余个,在停车场设置“军车免费停放”标示牌130余个,为军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力推行“军人退役一件事”改革,实现退役报到、社保接续等业务“一窗通办”;自治县人武部创新实施“精储严选”机制,在职业院校开设“高原兵预征班”,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进藏率超过50%、立功受奖率超过30%、成功留队率超过40%,成为贵州省唯一的“高原兵”一类储备区。
社会参与:全民崇军,涌动拥军“大潮汐”
“我们为现役和退役军人提供购药7.5折优惠,并定期向抗美援朝老兵捐赠保健药品,希望用健康关怀为官兵添一份安心。”在双拥一条街上,春天大药房门前悬挂的“军人优先”标识格外醒目,药房负责人谢经理正在为前来买药的军人家属服务。作为威宁爱国拥军促进会的新晋成员单位,春天大药房仅是当地200余家拥军门店中的一员,却折射出全民崇军的热潮正以星火之势燎原。
威宁梁才学校、贵州工贸职业学院等学校设立奖学金,对立功的现役军人子女进行专项奖励;当地多家企业联合推出优惠举措,对在县城购房的军人军属实行最大幅度优惠;双拥一条街上,200余家拥军门店鳞次栉比,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全方位优惠优待服务……
威宁爱国拥军促进会的成立,标志着双拥工作从政府主导迈向全民参与的新阶段。促进会联合通讯、文旅、医疗等领域的40余家企业,推出覆盖“衣、食、住、行、娱”方面的优待服务网络。累计已组织企业捐赠物资价值超20万元,并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情暖老兵”专项行动,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20余次,送去慰问金及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同时,举办国防教育讲座和展览5场次,受众人数超过3000人次;爱国拥军企业家赵庆吉经营的贵州荞老者实业集团主动结对帮扶烈士家庭,捐资捐物超6万元,吸纳3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秀水镇乌蒙战旗志愿服务队为退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300多人落实跟踪服务,在春节、“八一”、国庆等节假日里,向退、现役军人家庭送医送药10余次,为军人军属理发30余次,举办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528个,重大节假日开展活动41场、覆盖1000余人次。
巍巍乌蒙山不老,悠悠草海水长清。乌蒙高原上这股涌动的“拥军潮”,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防效益。
最新数据显示,仅2018年以来,威宁籍官兵连续7年立功人数过百,累计785人次立功。在2025年春季征兵中,威宁适龄青年参军报名数和征集任务数比例高达7.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