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48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山海不为远 威番一家亲
新闻作者:陈武帅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海不为远 威番一家亲
——番禺威宁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新样板
记者 陈武帅


番禺区援建的威宁超越公司苹果气调库,务工群众在分拣苹果。

  同饮一江水,山海一家亲。广州市番禺区地处珠三角和穗港澳地理中心位置,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枢纽,是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威宁地处乌蒙山腹地,曾是贵州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国家级贫困县。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动员令;同年12月,番禺区与威宁自治县签订了《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从此跨越了1000余公里的空间距离,架起了友谊之桥。8年来,番禺区始终秉持“威宁所需、番禺所能”的理念,采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帮扶”相结合、“物质支援+智力帮扶”相结合、“项目带动+典型示范”相结合等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农特产品销售、干部培训等方面无私援助,打造了东西部协作的新样板,为威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基础设施+产业帮扶”:
  为威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前五六个工人一天只能做300斤产品,现在有了番禺区帮扶购买的这套设备,一个小时就可以生产300斤荞产品。”威宁县黔鹤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蔡琴说。
  “感谢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威宁工作组联系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帮我们搭建了一条1500米的山地运输机轨道。”威宁自治县猴场镇格寨村苹果种植基地负责人杨华说,运输机可一次性运送700斤农具、物料、果实,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威宁是农业产业大县,但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制约了向农业强县迈进的步伐。番禺区帮扶团队非常重视技术支持,将广东农机引进到威宁。在猴场镇杨华精品苹果园,番禺区援助了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碎草机、喷雾机、履带自剪叉作业平台、粉碎机等装备,成为威宁山地机械技术革新和推广应用的示范项目。
  正是得益于广州市番禺区东西部产业帮扶团队的大力帮扶,让威宁苹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延伸、品牌推广不断提升,让威宁苹果走出大山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番禺区还充分发挥精品乡村、特色城镇优势,统筹广州国资委11个国企、番禺区6个镇(街道)结对帮扶威宁6个乡镇,番禺区6个镇、11家国企、12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等结对帮扶威宁87个村(社区),助力威宁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帮扶威宁将41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引领示范、重点推进、夯实基础3个类别统筹推进,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基础设施完善了,粤黔协作威宁小组精心搭建发展平台,立足威宁农特产品优势,精准选派干部开展驻粤招商工作,积极探寻招商资源、搭建招商渠道,促进两地在农业产业领域互利共赢。
  8年来,番禺区先后引入江楠集团、奥园集团等广东企业13家落户威宁,总投资额21.78亿元;帮助威宁农产品进行宣传推广,促进产销对接,累计帮扶销售额30.1406亿元;农产品绿色认证10个。
 
  “物质支援+智力帮扶”:
  为威宁民生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威宁民族中学将依托番禺区帮扶资源,深化课堂创新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探索乌蒙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4月9日,在广州市番禺区赴威宁自治县教育数字化培训活动上,威宁民族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学鹏介绍说。
  2024年6月,随着东西部协作的不断深入,番禺区派遣了第二批“组团式”帮扶团队奔赴威宁。陈学鹏就是番禺区选派“组团式”帮扶威宁的教育专家之一,威宁民族中学校长是他最新的职务。
  除了教育,医疗帮扶也是番禺区重点帮扶项目之一。
  “我们医院引进的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大数据可视化智能监控平台,是贵州省第二家使用该平台的医院。”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帮扶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专家杨松海介绍说。
  如今,帮扶团队聚焦医院运营管理、院感等关键领域,以及全科医学科、普外科、影像科等重点科室,展开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帮扶工作,为威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物质支援+智力帮扶”,为威宁医疗、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番禺区选派了13名优秀党政干部和80名技术人才到威宁挂职帮扶,把番禺区先进的工作理念、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到了威宁。
  此外,番禺区还在威宁开展“南粤家政”“广东技工”“粤菜师傅”等职业技能培训班,通过对口劳务合作、劳务信息共享、举办招聘会等方式,向威宁推送就业岗位3万余个、划拨帮扶劳务协作资金1175万元、促进就业4000余人,帮助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2660人。
 
  “企业联引+项目帮扶”:
  为威宁农特产品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引领
 
  时下,走进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农产品冷库内,堆满了刚采收的新鲜时蔬,务工群众张高能正带领大家忙着分拣、缠膜、打包白菜和莲花白等蔬菜。
  “我们每天都有白菜和莲花白运往广州、福建等地,大家都是加班加点分拣蔬菜装车,一刻也不敢耽搁。”张高能笑着说。
  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是2022年初广州市番禺区的协调帮扶下投资建设的。该物流园畅通的物流渠道让威宁的农特产品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福建、广西、四川、重庆等地,甚至远销东南亚国家,辐射带动威宁10万亩以上订单农业的发展,惠及2万余人就业增收。
  事实上,番禺区的帮扶是全方位的。8年来,番禺区围绕“六个一大批”倾情帮扶、真金白银投入。“六个一大批”即投入一大批项目资金(累计投入资金8.1亿元,建成项目226个),引进一大批优强企业(引进江楠、戴利等优强企业13家,投资21.78亿元),培育一大批人才(培训党政干部200人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843人次、劳动力18199人次),销售一大批农特产品(帮助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1个,提交第一批全国扶贫产品企业8家,积极参与直播带货,有效助推“威货出山”,威宁农特产品在广东市场累计销售额达30亿余元),对接一大批就业岗位(帮助转移22731人到广东省务工),选派一大批帮扶干部(先后向威宁派出优秀帮扶干部154名),为威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八年来,我们采取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帮扶相结合、物质支援与智力帮扶相结合、项目带动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在基础设施、农产品销售、干部培训等方面给予威宁大力支持,东西部协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广州番禺区挂职威宁自治县政府办副主任陈坚介绍说。
  一个个帮扶故事,一串串帮扶数据,不仅记录了粤黔协作的真情援助,也见证了番禺和威宁两地人民深厚的“山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