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48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自治县推动“五人到五村”工作走深走实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着力实行干部一线成长、分类培养、跟踪管理,探索实施选派“党政干部到发展困难村、政法干部到社会治理困难村、财经干部到发展滞后村、农技干部到产业引领村、本土干部回原村”的“五人到五村”机制,切实为干部搭建实践磨砺、实干担当的舞台。
  对全县各村(社区)开展摸底调研,共确定“五种类型村”50个,由各乡(镇、街道)围绕村情实际提出干部选派需求。由自治县委组织部研究制定选派人员资格条件,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把关”的方式,从自治县直部门集中选派50名干部到村(社区)挂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注重优化选派干部类型、专业等结构,确保涵盖农业、政法、财经等专业类型人员。
  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内容制订培训计划,组织选派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班,不断提升选派干部处理复杂问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驻村干部的“传帮带”作用,采取“老带新”“面对面”“手把手”等方式,帮助选派干部尽快转变角色、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工作信心。通过“压担子”“搭台子”等方式,充分挖掘干部潜力,激励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成长成才。
  选派干部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用活“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深入开展精准排查、多元化解、定期回访、法治宣传等,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选派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专家实地指导蔬菜种植、特色养殖、蘑菇种植等产业项目,帮助落实产业项目,有效推动各村(社区)产业发展。
  由乡(镇、街道)加强对“五人到五村”干部督导和监管,严格落实“三包两驻”工作机制,确保“全脱钩”在村工作。派出单位通过调研指导、培训教育等方式,加强对选派干部的全过程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激发选派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