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产业体系)

务工群众正忙着处理菌木

务工群众在摆放菌种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通过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全县林地面积达400万余亩。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与独特生态优势,威宁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天麻种植,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雪山镇法地村,广袤山林间天麻固定菌床培育工作正如火如荼。务工群众分工明确,熟练地处理菌木、开挖菌床、摆放木材、放置蜜环菌、覆盖泥土,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周菊边劳作边说:“在这里种天麻,一天能挣120元,既能补贴家用,还能学技术。我家林地多,等学成了就自己种植,多一个增收的路子。”
今年,法地村以“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试种天麻,通过“技术传授+自主发展”机制,示范带动更多村民利用自家林地参与种植,夯实产业根基。雪山镇法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文康说:“村里林地总面积8000多亩,今年拿出100多亩集体林地试点,村民自发种植的也有40多亩。”
法地村采用仿野生种植技术,充分利用林间天然遮荫、高湿度等环境。在种植过程中不砍一棵树,不占一分田,只需将天麻种子放置在已装有腐殖土、蜜环菌、木屑等基质的塑料桶内,经盖叶遮阴即可完成种植,林间的落叶也可形成腐质层,为天麻生长提供天然养分,有效减少了操作流程和投入成本。种植大户李明忠估算,一亩地能放置4000个塑料桶,扣除材料和人工成本,每亩预计可赚12万元左右。
天麻产业的蓬勃发展,在雪山镇遍地开花。狗街村和石林村的天麻种植基地规模更为可观。2025年,雪山镇引进美姑天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两村流转林地建设种植基地。目前,公司已完成天麻菌床培育100余亩,预计11月全部结束,基地负责人张城源说:“今年计划种植600亩,每亩投资4万元左右,预计产出8万至10万元。“
在观风海镇的威宁自治县国有沙子坡林场林下天麻种植示范基地,菌床沿着树林绵延山头,腐殖土、蜜环菌、木屑等基质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贵州凌之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徐龙介绍,去年这里种植了4000多亩,天麻品质和经济效益显著,今年种植规模更是扩大到1万亩。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发展,威宁林下天麻产业已形成 “多点带动、全域辐射” 的发展态势。威宁发展林下天麻的底气,源自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 ——广袤的林地面积与2000—2600米的海拔,为林下天麻生长创造了天然生长条件。
威宁自治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颜兴奎介绍,依托400万余亩森林资源,全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70万余亩。其中,种植天麻、林粮、林菜等10万余亩。2024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20亿元,有效带动5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当华山松的绿荫与天麻的菌丝在林间共生,威宁正以 “生态密码” 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既筑牢了生态屏障,也让群众在青山常绿中捧稳 “生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