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61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水清山绿草丰 景美鸟欢人和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清山绿草丰 景美鸟欢人和
——威宁草海推进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见闻
□ 毕节日报记者 邹佳芮 王方雁 雷 昶



草海一角(记者 陈逍 摄)


  水天浩渺,草甸生澜。
  飞鸟王国,生命律动。
  威宁草海,一颗镶嵌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腹地的“明珠”,有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明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缱绻;更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辽阔。
  2015年以来,针对草海的系统治理工程启动实施,120平方公里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大力实施“法制护湖、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治污净湖、造林涵湖”六大工程,推进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
  如今的草海,水质清澈、水草丰茂,风光秀美、人和鸟欢。
 
治理
 
  “是凤头鸊鷉!它们选择在草海筑巢,还下了四枚蛋。”近期,在草海浅水区域,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巡护大队首次捕捉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鸊鷉孵蛋的珍贵画面。
  凤头鸊鷉对栖息环境极为挑剔,它的留下,是草海水质改善、栖息地优化的有力证明。
  人鸟和谐已成草海一景,巡湖37年的吴广荣对此感触颇深:
  2015年,《贵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获批复,标志着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翻开了崭新篇章。
  同年,威宁自治县对草海的系统治理工程启动,通过六大工程,实施7大类35项保护修复综合项目,为自然生态腾挪空间。
  ——“退城还湖”,腾退原城市规划用地22652亩。
  ——“退村还湖”,对草海周边6100余户村民实施移民搬迁、拆除房屋,边界留出约50米生态缓冲带。
  ——“退耕还湖”,完成征地6万亩,造林绿化4.35万亩。
  2018年,草海停止划船旅游。
  2019年,草海关闭所有码头。
  至此,草海新生。水质指标逐步向好,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湖岸线重归宁静。
 
鹤归
 
  “来了!一只、两只、三只!”
  2024年11月3日,首批越冬黑颈鹤抵达草海。天不亮,泛着凉气的薄雾漫过湖面,吴广荣已在温家屯栖息地伫立许久,他端着望远镜,不停扫视远方。突然,他声音压低却难掩心中喜悦。随即,“一家三口”被装进了镜头。
  每年10月底,是吴广荣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的“好朋友”们总会拖家带口地如期而至,有些还会呼朋唤友。
  “2024—2025年越冬期,赶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最高达2829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2只。与  2019年相比,以黑颈鹤为代表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由12种增至13种,以灰鹤为代表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由39种增至40种。”回归鸟群数量均由吴广荣与其他巡护员观测得出,有零有整精确到个位数。
  吴广荣在巡护大队里工龄最长,从父亲手中接续守护草海的使命,他便始终将草海视作“宝”。
  日均徒步3公里,巡护路上的犄角旮旯,吴广荣都了如指掌。
  “这是野鸡叫,那是灰鸭的声音……”几十年的相处时光,吴广荣和同伴们不但能听声音就能辨认是哪种鸟类,还能通过它们的叫声判断其“情绪”。欢快的鸟鸣便是他源源不断的巡护动力,“巡视时,听到鸟儿高兴,一整天心情都是好的。”
  手机拍照总是不那么如意。“不能靠近,不能打扰它们……”
  为此,吴广荣省吃俭用。3年前,他终于如愿买了一台较为专业的相机,他想把“好朋友”们都一一定格,“马上要退休了,留个念想。”
  年复年、日复日,在吴广荣的镜头里,草海的热闹场景一年胜过一年:
  黑颈鹤的到来数量,年年破新高;
  2024年,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远道而来的新晋“顶流”红嘴鸥,数量达1000余只。让人惊喜的是,初来乍到的红嘴鸥,竟然自来熟地与人们亲密互动,在掌心啄食;
  今年5月,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发现10余只“三有”保护动物流苏鹬,鸟类记录增至250种,高等植物超600种,越冬候鸟10万余只。
  当巡护员们哼唱起“簸箩簸箩圈圈,犁头犁头尖尖”的歌谣时,充满灵性的鸟群还会十分配合地在碧空排开不同队形。
  在草海,像这样的“守护卫士”有100余人。
  刘广惠爱鸟、护鸟、拍鸟,熟悉了解每一种鸟的习性和爱好,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鸟专家”;
  李科政新发现的珍稀鸟类名录又添一员,他在巡护时解救了六只斑嘴鸭,带回家照料三日后,候鸟变留鸟,放生时久久不肯离去;
  “靠一艘渔船养家”的江长林化身“护鸟人”,每日记录鸟类行为,投食助其越冬。他坦言:“牺牲短期收益,留下生态财富,值得!”
  ……
  巡护员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对这颗“高原明珠”的深情守护,早已融入血脉,风雨不移。
 
水活
 
  从江家湾码头远眺——天,蓝得澄澈;风,卷起层层碧波向远方蔓延;觅食的鱼虾,时时荡起圈圈涟漪……岸边湿气氤氲,混合着水草与泥土的清新,扑向面颊,又凉又润。
  不知从何时开始,巡护员们发现,沉水的苦草与挺立的芦苇已重织“水下森林”;更可喜的是,被称为“水质监测员”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海菜花,也在一些水域悄然绽放。
  “活水”,始于“净源”。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措并举,实现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
  2021年6月,采取疏通出水口等工程措施调节草海水位,恢复自然水位节律。
  2022年1月,威宁自治县印发《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域禁捕限捕管理办法(试行)》,在3月至6月以外时段对草鱼、小龙虾、牛蛙等外来物种或非本地物种能捕尽捕;适当调控鲤鱼1700克、鲫鱼70克及以上鱼类种群数量。
  2023年5月,制定《草海湖滨浅水区及消落带水生植物应急种植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审查后,组织草海周边村(社区)合作社开展草海水生植物应急种植。
  2024年7月,暂缓实施草海鱼虾种群试验性调控,按季度开展鱼类监测工作。
  2025年,制定印发《环草海周边自然村组(寨)“一村一策”污水治理方案》,完善偏散区域污水处理设施。(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