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64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林下赤松茸撑开群众 “致富伞”
新闻作者:陈逍 赵庆能 毛吉凤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六大产业体系】
威宁:林下赤松茸撑开群众 “致富伞”
记者 陈逍 赵庆能 实习生 毛吉凤


务工群众正在采收赤松茸

  近年来,威宁依托广袤的林地资源与优良的生态禀赋,以 “林下经济” 为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并行的特色发展路径。
  眼下,国有沙子坡林场的林下赤松茸进入采收旺季,肥厚饱满的菌菇从腐殖土中破土而出,成为林间最鲜活的 “致富符号”,让周边群众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走进观风海镇境内的国有沙子坡林场,万亩华山松如碧波荡漾,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林地间,重庆市秀惠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赤松茸正迎来收获期 —— 酒红色的菌盖像缀满林间的玛瑙,白色菌柄撑起圆润 “伞面”,东一簇西一丛地从松针覆盖的腐殖土里探出头来。务工群众提着竹篮穿梭林间,指尖轻拢松针,将成熟的赤松茸连根托起。这些新鲜采摘的鲜菇,经分拣、打包后,或送入冷藏库保鲜,或随即装车运往各地供应市场。
  “今年5月种下的赤松茸已开始出菇,现在每天能收上千斤,采收期能持续到国庆后。” 公司负责人吴秀龙蹲在菌床边,指着刚冒头的新菇介绍,沙子坡林场的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为赤松茸生长提供了优质环境。“从目前长势看,亩产预计能达到8000斤左右,试种非常成功。”
  赤松茸学名大球盖菇,因肉质肥厚、富含氨基酸,成为市场 “新宠”。今年,重庆市秀惠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定在国有沙子坡林场流转400亩林地,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 模式发展林下赤松茸种植,让林地资源摇身变为 “绿色银行”。
  得益于沙子坡林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精心管护,基地产出的赤松茸菌朵硕大、色泽艳丽、肉质细嫩、清香可口,深受市场及外地客商青睐。“目前主要销往重庆、成都、昆明、浙江、上海等地,销路完全不愁。” 吴秀龙介绍,赤松茸按品质分级定价,一级菇每斤约15元,二级菇每斤约10元,三级菇每斤约8元,市场价格稳定。
  林下赤松茸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更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产业发展中,公司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到基地务工,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增收。“我一直在这个基地务工,种赤松茸的时候一天能挣130元,现在采收一天能挣120元,加班的话工资另算,都是手上活,我们都很满足。” 务工群众韦连分说。负责分拣的务工群众李会会告诉记者:“我刚来基地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 据统计,基地在种植和采收高峰期,日均用工超60人,群众人均月增收近3000元。
  如今,这片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不仅让林地焕发新生机,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 当鲜菇从大山走向都市餐桌,撑开的不仅是群众的 “钱袋子”,更是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广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