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品尝荞酥(罗喜贵 摄)
本报讯(记者 罗喜贵 李玉琴) 7月28日至29日,2025年雪山灼甫“村歌”示范展示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威宁自治县避暑旅游季火把狂欢、房车露营系列活动在雪山镇灼甫草场举行。活动现场,除了动听的村歌、热闹的火把狂欢,那一个个冒着香气的特色小吃摊位,成为展现威宁美食的生动窗口。
“老板,来碗荞凉粉,多放点糊辣椒。”山东游客刘正阳拿着刚买的荞酥,嘴里还嚼着炸洋芋,眼睛却早瞟向了隔壁摊位的羊肉串串。她直夸:“这荞酥比想象中绝,香甜可口带着点粗粮味,难怪名声传那么远。”
而一旁的火烧洋芋摊则香气四溢,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尝尝我们的火烧米拉洋芋,又香又糯。”摊主热情吆喝,免费品尝区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
草场边的小吃区成了欢乐的海洋。羊肉汤锅咕嘟冒泡,蒸汽裹着肉香飘出很远;长桌宴上,火腿荞饭、甜荞凉粉等美食一字排开,游客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民族歌舞,沉浸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
“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味道。”本地游客代嘉佳和闺蜜挤在凉粉摊前吃得津津有味。
摊主们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为了这两天的盛会,他们提前两三天就开始准备食材,精心制作每一份小吃。凉粉摊主康山敏家多磨了十多斤荞面,羊汤锅摊主刘文慧凌晨三点就起来宰羊……“要让游客们都能尝到最地道的威宁味道。”刘文慧笑着说。
刘文慧的摊位前挤满了客人,他一边麻利地舀汤,一边乐呵呵地说:“今天宰了三头羊,估计两天能赚一万多块钱。”旁边的康山敏也没闲着,她的荞凉粉摊前围满了游客,“平时在镇上一天卖几百块,这两天翻了五六倍,从早上卖到下午两点过,已卖到3000多元。”
据统计,此次活动期间,灼甫草场各种小吃摊位达1200余个,参与小吃售卖的摊主平均每天收入较平时增长了三四倍。这些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摊主们看到了文旅产业带来的红利,也坚定了他们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小吃的信心。
在乌撒烤茶、沙陶、民族服饰等非遗项目展示区域,传承人现场的详细讲解和介绍,让游客们近距离领略到了非遗魅力。几位非遗美食摊位负责人表示,通过参加活动,自家特色产品得到了推广,背后的非遗文化也被更多人了解,对非遗传承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雪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崔娥说:“咱们不光要让游客吃得开心,更要借着这烟火气,把民族文化传出去,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