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采摘的苹果
本报讯(记者 罗 纱 毛 宁) 立秋时节,斗古镇中关村苹果基地热闹非凡。枝头上的苹果色泽亮丽、饱满诱人。二十多位村民穿梭在果树间,采摘、分拣、称重、装箱一气呵成。
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较大的昼夜温差,2018年,斗古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成立斗古镇华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苹果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经过七年的精心培育与管理,基地500亩苹果已进入黄金盛产期,这里种植的苹果品质上乘,刚进入采收期就有各地商户前来订购,实现了产销两旺,成为带动周边村民稳定增收的“甜蜜引擎”。
“这果子甜得很,客商早就等着了!” 基地负责人晏冬会一边指挥装箱,一边笑着说。近日,基地150亩早熟的红露、鲁丽苹果开始采收,每天能摘8至9吨。这些苹果不用出果园,就被广西、成都、昆明等地的客商订购了,现采现销的模式让大家心里踏实。
苹果产业发展好,周边群众得实惠。苹果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上关村的范绍兰就是基地的老员工,她表示:“在家门口挣钱,既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天还能拿80块。” 中关村的张二芬也算起了账:“忙完基地的活,回家喂牲口,一年到头不闲着,收入稳当。” 据了解,基地每年要付60多万元务工费、4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
继红露和鲁丽上市之后,基地内更大规模的晚熟红富士苹果将陆续成熟,届时将再次迎来采收高峰。在市场价格方面,晏冬会介绍:“目前我们早熟的鲁丽和红露苹果,零售能卖到7元至8元一斤,批发价则在每斤3.6元至5元之间。”
初步估算,斗古镇华平种植专业合作社苹果基地今年的总产量有望达800吨。这沉甸甸的果实,凝聚着合作社的辛勤耕耘,更是当地将优越自然禀赋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动写照。依托苹果产业,斗古镇不仅打造了响亮的苹果品牌,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挂满枝头的红苹果,逐步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