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作者: 时间:2012-01-23 阅读:357
(上接一版)
党建扶贫工作二队对么站镇进行定点帮扶,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积极协调配合镇政府引进企业,与六盘水润祥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投入资金40万元,发展1000亩金银花种植。协调卫生资金20万元在集镇上修建公厕2座;积极争取卫生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和省级财政的配套资金,将红岩村、新房村列入全省村庄整治综合干预示范点;投入资金180万元,为两村1250户村民每户修建一个厕所,并分别在两个村修建公厕2个;协调道路改造资金资金10万整修么站镇香厂村两公里公路;协调修建通组路资金190万修建幺站村和新房村的通组路,工程完工后将解决两村4500余人出行难的问题。
省党建扶贫工作三队定点帮扶迤那镇,一年来,共参与省、厅领导调研座谈50多次,积极协调扶贫项目,以项目扶贫和产业化扶贫为重点,实行点面结合、区域性连片开发的模式,在合心等村建设优质烤烟核心区1.2万亩,在大山、双营等村建立马铃薯示范基地2万亩,在中海村建精品苹果2000亩,在马家塘水库建蔬菜基地1000亩。整合项目资金200多万元,修建通组公路4.5公里,整治土地200多亩;帮助10户贫困农民新建了住房,并配套修建了小水窖、沼气池、牲畜圏等;帮助10户农村致富带头人梳理发展思路、落实发展项目,促使他们加快发展成为农村带头致富的典型,支持发展了陈杰、孙忠琴等一批种养大户;对省委书记栗战书访问过的9户农户进行重点帮扶,在省青年创业就业中心的支持下,筹集资金28万元,帮助他们改善居住条件,发展庭院经济。栗战书书记居住过的马先家,现已发展林下养鸡2000只、建农家店一个,建蔬菜大棚7个,发展食用菌3万余袋。
真情帮扶:千树硕果压枝低
省党建扶贫工作一队结合帮扶村及困难村民的实际生活情况,共为村民捐资6万余元,向金钟镇、海拉乡捐赠水泥2万吨,价值760万元。向迤那镇院箐村结对帮扶对象捐款3000余元,捐赠新棉衣、棉被9套,帮助提供鸡苗180只等;为解决院箐小学的饮水困难问题,免费编制饮水工程实施方案,并协助申报省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全年共完成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评估项目64项,共涉及迤那、海拉、金钟等30多个乡镇、495个自然村,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共计432910人,新增安全供水规模36402.32立方米/日;全力协助在威宁县发改局挂职队员的工作,从专家、项目库建设等多方面提供咨询帮助,更好地支持了该挂职队员在县发改局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已审查通过和实施的项目涉及农业、移民搬迁、水利、城镇建设、产业规划等7类共15个项目,项目总金额达3906.21万元。
省党建扶贫工作二队极配合么站镇党委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现代产业发展、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发展、加强农村水利、道路、人蓄饮水工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争取到“基层卫生单位救护车项目”资金520万元,为35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各配备了一台救护车及相关救护设备共计38台;争取配套资金85万,维修么站镇卫生院,并对全县乡镇卫生员和县医直属单位相关人员约50人进行了培训,省中医药管理局还对160多名村医进行了培训;争取资金180万元,解决新房村人畜饮水问题;争取资金20万元,装修么站镇政府新建办公楼;争取体育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45万元文化体育器材用于体育文化广场建设,落实资金10万元为新房村、红岩村购买了图书、电脑等设备,使村级活动室投入正常使用,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相关部门购买大米10万斤(折合人民币20万元),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一年来,共争取17个项目,资金1450万元,现已落实到位1120万元,实施项目12个。
一年来,省党建扶贫工作三队,共调研14个村,召开各种座谈会、讨论会20余次,与县委工作队、镇党政领导访问贫困户512户。在广听民意、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提出了迤那镇党建扶贫工作的思路、工作重点,研究编制了党建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讨论制定了工作队工作制度,为党建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联系协调项目90多个,协调争取资金1.4亿元;参与主持项目推进会议6次,推动了项目和资金向迤那倾斜。以劳务经济带动、非农产业助推扶贫开发。积极推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全镇转移劳动力4330人,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832.84元;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全镇发展砂石厂10个、旅社餐馆32个,有交通运输车辆829辆,非农产业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530.64元。实行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三位一体”配套发展。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开展了“科技服务三下乡活动”,先后有近百名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到迤那帮助推广新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强化金融服务力度,协调省有关部门在迤那建立金融创新示范乡镇,实施了“诚信农民”建设工程,建立了农村“一户一卡”金融诚信登记制度。威宁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与迤那镇政府达成了1.5亿贷款支持农村发展的意向,支持全镇产业发展的信用资金达5000多万元。加大人才支持的力度,建立了村扶贫开发与县直部门挂钩帮扶、产业建设与人才保障配套机制,威宁县直机关有70个部门帮扶迤那镇,每个村帮扶的部门达5个。团省委、县委组织部还选派18名大学生志愿者、8名县直机关干部到迤那镇村工作,为加速迤那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迤那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省党建扶贫工作三队按照“威宁领先、毕节前列、全省一流”的定位,加强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帮助筹集资金新建村党员活动室13个,建设规模近3000平方米;帮助选拔47名年富力强的人才充实村级领导班子;建立村干部首位激励和末位淘汰机制,优秀村干部每月补助可达1000多元,奖励党工委和村干部的资金达5.7万元。加强农村发展型人才建设,深入开展“三业”( 支部带头抓产业、党员示范创实业、群众携手富家业)主题活动,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工程,采取产业示范带动、农业基地建设、专门培训等举措,着力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实用人才,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农村党员干部,培养了一大批种植能手、养殖能手、经营能手、加工能手。先后组织28名村支书、主任赴江苏华西村培训,组织36名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陕西、成都考察学习。同时围绕发展抓党建,扶持建设种养专业合作社22个,建设成党员创业带富和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基地6个,带动2000多名党员群众发展产业。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与团省委联合举办了蔬菜种植、养殖、果树栽培培训班,培训农民500多人;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了烹饪、电脑培训班,培训农民200多人;与省农委联合举办了玉米高产栽培示范培训现场会,参加农民1200多人,对全镇45周岁以下的党员进行了重点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