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看威宁发展机遇
作者:陇华 时间:2012-01-30 阅读:426
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国际间贸易增速将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将剧烈动荡,特别是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蔓延、发酵,各类风险增多。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危机重重,老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危机渐渐显现,利比亚、埃及等北非国家动荡持续,叙利亚、伊朗等西亚国家的危机进一步深化。等等,都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也使我国经济面临十分复杂的发展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
在这样的情况,2011年12月12日-1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明年全国的经济工作,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会议认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世情、国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重环境下,地处乌蒙山区深处的我县经济将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可以预见,由于通胀预期依然存在,国际大宗商品存在大幅上涨的冲动,国内商品房价格有所松动但下降有限,国家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明年货币政策较大松动的可能性不大,新增贷款规模不可能大幅增加,这对我县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但也要看到,由于我国10月、11月经济增速回落,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进入下降通道后跌破50,预示经济进入收缩状态,大量微小型企业举步维艰、破产倒闭,货币政策势必微调,只是指向应该主要是微小型实体经济,这对我县经济发展预期作用为中性。
机遇从何而来?
可以看出,上述不利因素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更深,负面作用更大。简单作一个分析。从全国范围看,由于微小型企业受贷款规模限制,融资非常困难,以外资为主的企业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生产萎靡,这对微小型企业发达、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影响剧烈,预计明年二季度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速将见底,部分外向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县市经济增速将接近于零。上述两因素对我县经济或无影响、或影响甚微,预计明年我县经济将保持强劲有力的增长态势,全年GDP增速将达20%左右。一降一增之间,我县将进一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全省范围看,省内、市内各兄弟县(市、区)也是看准时机,利用后发优势,铆足了劲要超越,但是,他们不是“威宁试点”,没有总书记、总理、省委书记的直接关怀,没有解放思想、“改天换地铁骨铮”的威宁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我们有理由、有条件、更有信心在GDP增速上走在全市前列,全省前列。对我县来说,“危”就变成了“机”,不利就变成了有利,在其他地区发展增速大幅度减小的时候,我县经济增速稳定甚至继续提高,提速发展,弯道追赶,从而进一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是机遇之一。
我县明年经济发展的机遇之二,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就是学习好、运用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明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推动县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国家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还有很多后续建设项目铺开,需要大量的后续投资,如保障房建设、在建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都要继续投资,有的还要加大投资力度,这就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还是投资拉动型,特别是基本建设投入,资源开发投资和传统制造业投资拉动。我县这样一个地处内陆、工业基础薄弱、劳动者素质偏低的地区,投资拉动的作用更加明显。投资的主体主要有两块,一块是财政投资,另一块是社会投资。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争取到比别人更多的财政投资和社会投资呢?财政投资一块,要用好四个机遇:一是乌蒙山区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开发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投入的六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国家将给予财税支持、投资倾斜、产业扶持、金融服务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储备好有关项目,争取大份额、大数额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二是锦涛总书记亲自建立的“毕节试验区”的机遇,中央、省及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倾情帮扶,新一轮改革发展已经启动,从政策、项目到资金等方面都给予倾斜。同时,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的机遇,中央、省等各级领导也非常关心,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笔作了批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划,落实项目和资金,加快发展;四是利用国家继续基本建设投入的机遇,争取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电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城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和招商引资环境。社会投资这一块,机遇有两点:一是充分运用好上述两“区”一“县”提供的政策支持,面向全国,引导央企、大型国企、市场份额大的私企入驻;二是利用我县较好的资源禀赋和招商引资政策,引导资源开发型制造业、资源开发型农特产品加工企业、资源开发型科技企业入驻,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过去,我县投资以财政投资为主,且由于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水平有限、造成投资的数量有限,这从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上可以看出。200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仅为18.8亿元,2010年以来,我县投资主体出现较大变化,社会性投资的份额逐年大幅度增加,这主要得益于中央统战部和民主党派的支持帮助,得益我县强农稳县、项目立县、扶贫助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科技兴县战略的实施,得益于我县招商引资力度的持续加大。社会性投资从来都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来源,我县社会性投资的大幅度增加,符合这一规律,也推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加,201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超过95亿元。主流经济学认为,财政投资应逐渐由投资主体转向发挥“杠杆”作用为主,从而撬动社会性投资。2012年,我县要继续争取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从而筑好巢穴,引凤来栖,促成更多的招商引资企业落地生根,发财发展。工业生产方面,我们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文章,受产业政策调整、环保政策、土地政策、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制约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性产业等大量内迁,我县要借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建好工业园区,将飞在空中的内迁企业承接下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大力提高工业产值。今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水务一体化改革试点县”、“全国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已知水利建设投入达5.84亿元,只要我们加大改革力度,制定好有关配套改革,即可撬动超过10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建设。又如城镇建设,只要我们投入资金建设好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实好土地政策,完善户籍管理,将能吸引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而每增加一名城市人口能带动10万元的建设、服务、生活等投入,从而撬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房地产建设、城市服务业和物流商贸业等,资金投入量将远远超过23.8亿元。
总之,2012年于我县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学习好、运用好中央的有关政策,认真按照县十一次党代会和十六次人代会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破浪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