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2-02-04

合心村唱响“合心”奋进曲

作者:叶启伟 时间:2012-02-04 阅读:505


  合心村唱响“合心”奋进曲

  一年的时间说长就长,说短也短。对于一个人来说,一年也许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但对于一个村子来说,一年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迤那镇合心村,这种变化的惊喜随处可见:小青瓦、雕花窗、白粉墙,一幢幢黔西北民居替代了过去灰头土面的土墙房,映入眼帘,美如画卷;河堤治理、工地建设、土地整理,一个个热闹的劳动场景生机勃勃,振奋人心……
  变化源自内因,但快速的变化往往得益于外力的推动。这里的变化从2011年1月13日开始,当天晚上,省委书记栗战书冒着严寒和凝冻,来到了迤那这个乌蒙深处边远而偏僻的小镇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夜宿农家,在合心村村子里住了两天两夜,召集广大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比进位、促进和谐稳定。
  合心村是一个三类贫困村,面积20.37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纯农业村寨。作为村支书,年轻精干的刘辉和其他几个村里的致富能人有幸参加了栗战书书记召集相关活动。刘辉说,参加活动后,大家深受鼓舞,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何带领合心村1130余户5600多人致富成了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回到村子里后,刘辉马上召集了村两委班子就如何抓住机遇,带领村民致富进行了探讨。村里因地制宜,在思考上报项目的同时,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奋发图强,建设家园。刘辉说,大家一边思考村里适合发展什么一边上报项目,很快就上报了8个。事实上,一年下来,有赖上级的帮扶,合心村启动了37个项目,其中1800多米的河堤治理、5公里的机耕道建设、1000多户黔西北民居建设等很多项目都已完成;还整合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修建了通组串户路10400多米,改水改厕150多户;由湖南中烟投资1800余万元和当地烟草部门投入200多万元建设的“芙蓉王”新村更是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幼儿园修建、中学修建等一些项目正在快速推进,预计投资8000万元的马家水塘水利工程建设等一些项目也将很快启动。
  集团帮扶,项目带动是推动合心村迅速变迁的最大动力。据统计,一年下来,到合心村开展帮扶的单位、团体、组织和个人不下50批次,37个项目总投资在2个亿以上,仅黔西北民居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投入就达5000万元左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包括机耕道、烤房建设等总投资上亿元,各类项目的开工建设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了群众致富增收的一大来源。
  只要众人扭成一条纯,齐心协力共奋进,生活就会向前进。有了帮扶和鼓劲,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信心足了,步子迈开了。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合心村2011年成立了征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马家水塘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投资都在80万元以上。很多老百姓成了种植大户,2011年王才全一个人就种植烤烟80亩,他说:“去年因干旱、病害等原因,收入不算高,在18万元左右。政策这样好,今年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像王才全这样的种植大户在合心村少说也有50多家。102省道边的马先先家在团省委引进企业技术人员的帮扶下,还搞起了大棚食用菌种植,并初步尝到了甜头。他高兴地说:“没想到我们这儿也能种出香菇,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我种的香菇赶集天拿到迤那和周边牛棚、斗古等乡镇去买,4元钱一斤,抢手得很。”如今,每到赶集天,合心村都会有300来人在街上摆摊设点,把生意做的火红。
  如今的合心村,今非昔比,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900元提高到2011年的5298元。富裕了的老百姓住上了漂亮的黔西北民居,家家都有小水窖,买来了崭新的家具,很多群众还买来了拖拉机、农用车、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过上了吃水不用挑,走路不用脚,农耕不用愁幸福生活。
  作为村里的“当家人”,刘辉绝不满足于现状。他说,今年要带领村民完成6200亩的烤烟种植,2000亩的玉米单株定向育苗移栽,3000亩的经果林种植,400亩的蔬菜种植和300个大棚草莓、西瓜等种植,要让老百姓进一步富起来。
  对新农村建设,刘辉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我们村正在搞‘四在农家’建设,建设新农村,不仅是住新房、穿新衣这样简单,还要让大家有新思想、新观念。今后一定要在村子了组建一支文艺表演队,借助村里的文化广场传播一些先进文化,让大家讲文明,树新风,形成一个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