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2-02-04

马先先:2011年很忙

作者:张锋 时间:2012-02-04 阅读:389


  马先先:2011年很忙
  ■本报记者 张锋


  “我看你挺忙的啊。”近日,当记者走进迤那镇合心村水塘组村民马先先家等候他时,看见他气喘吁吁的走进家门时,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2011年比往年忙多了。团省委给了我10万元资金搞香菇种植,我整了4个大棚,每天一大早就在大棚里忙,请了两个工人帮助我。每天还忙着采香菇,运到迤那镇和牛棚镇等周边乡场上出售。”他笑着说到。
  “这样忙生意应该不错吧?”在他的香菇大棚里,看到长势旺盛的香菇,记者问到。
  “还可以,一天可以卖出200—300斤,这几天卖3.40元/斤都还供不应求,目前已经卖了1600斤左右,大棚里的香菇可以卖到今年的6月份。”他说到。
  “你的香菇为什么这样好卖?”面对近年来许多乡场上销售香菇的经销商越来越多的情况,记者忍不住问到。
  “一是上级部门全部免费提供技术支持,派人给我进行技术指导,香菇长势好;二是香菇菌种好,品质高,人们吃了以后就想买。”他边采着香菇边说到。
  “他负责种植香菇,上级部门提供资金帮扶我家的那21头猪就归我饲养。你看我的手都忙开裂了。”马先先的媳妇张海燕笑着向记者伸出一双开裂的手。
  “这些猪到今年的3月份出售,每头可以卖2500元左右。”马先先说到,“她不但喂猪,还要经营小卖部。我种香菇、卖香菇,有的时候还要给过往车辆加气补胎。”
  记者这才注意到在他家小卖部的旁边,还有一个加气补胎门面。
  当记者询问小卖部每天的收入时,马先先说到:“小卖部生意还算可以,一天现有几十元到百十元的收入。这些都是政府和县供销社给予的资金支持。”
  “你家的房屋修建得很宽敞。”看着他家宽敞而漂亮的新房,记者赞道。
  “这得感谢政府的帮助啊,我家原来5口人住60多平方米的土墙房,2011年政府给了我2.8万元的帮助和加上我自己的一些积蓄,修起了这栋200多平方米的黔西北民居,够住了。”马先先说,“现在不但房屋建好了,看病有合作医疗,以后养老还有农村养老保险,孩子们上学又不开钱,政策还是好。”
  “特别是我们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他的媳妇张海燕笑着插言到。
  “你今年这样忙,经济收入怎么样?”记者问到。
  “香菇大棚投入10万元,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在加上小卖部、加气补胎、种植庄稼等其他的收入,2011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马先先高兴地说,“上级部门对我家的大力帮扶,我们不忙点增加家庭的收入,那太对不起他们无私的关怀啊。”
  “2011年虽然我们夫妻俩从早到晚的忙,但我们忙的和苦的心甘情愿,因为收入比往年好啊!”张海燕笑着说。图为马先先在大棚采摘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