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2-02-04

松山农民致富有门路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2-02-04 阅读:403


  松山农民致富有门路

  1月21日,时值腊月二十八,小海镇松山村,人们一改往日繁忙耕作的生活节奏,都出来美美地享受着节前的悠闲自在,互道佳节祝福与问候。
  “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种地不上税,读书不缴费,吃药打针还报销,从小长这么大,听都没听倒讲过的事情。今年,国家政策更其好,修建新农村,改造旧危房,治理松山河,水库也修好了,出去打工挣的钱还没在家里种地挣的多,这好日子看来是有盼头了。”几个老者蹲在松山村农贸市场一边喝转转酒,一边吧嗒着叶子烟,一边吹龙门阵,引过路的人都围了过来,时时传出一阵阵欢笑。
  近年,在毕节试验区“两年提速”的大背景下,“威宁试点”正在践行跨越式提速发展,广大农村日新月异。
  “小青瓦、雕花窗、转角楼、白灰墙、穿枓枋,松山村的黔西北民居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真是很漂亮,很有特色,住起也特别讲究。”松山村党支部书记程宗能说,“下面那一片是松山产业化扶贫大棚蔬菜发展示范基地,占地40余亩,总投资超过了100万,种白菜、菠菜、大蒜等作物,群众可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金,在基地打工又可获得每月1400元以上的劳务费,比以前种传统作物赚钱多了。”
  养殖业上,该村还鼓励当地村民自发搞起了养猪、狗、鸡等项目,特别是养鸡项目,大大带动了群众增收;种植上,有烤烟、芸豆等经济作物。据了解,该村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烤烟1400亩,年产值达4200万元;芸豆与玉米、洋芋套种,每亩可额外增收600元以上;油茶2500亩,见效后可达每亩1万元以上;山东晚熟桃2000余亩,经考察气候适应,正在立项;拟建鱼塘15亩,预计年产值150万元。
  下步,该村将坚持集聚产业优势,整合资金,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坚持品牌发展,在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农村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大农”经济。图为菜农正在大棚里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