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2-02-04

“威宁试点”:民生温暖2011

作者:张锋 时间:2012-02-04 阅读:369


“威宁试点”:民生温暖2011
■本报记者 张 锋

 
引子:激动力
  2011年1月13日晚10时,天寒地冻,海拔2200多米的迤那镇合心村水塘组的马先先家,迎来了访贫问苦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两天的调研,栗战书书记食宿农家问需问计访寒苦。
  日前,笔者来到马先先家,他欣喜地告诉笔者:“我家的房子原来是一间只有60多平方米的土墙瓦房,政府给了一定的资金帮助,现在这间新盖的房子一层有140多个平方米。上级部门还给我资金支持,帮助我搞起香菇种植和养了21头猪,去年年收入是4万多元。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政府的大帮忙!”

点击:谋良策
  “威宁县、迤那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很落后,但发展潜力很大,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坚持下去,贫穷落后的面貌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栗战书书记2011年在迤那镇深入调研时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寄予的厚望。
  一年来,我县牢记省委书记的叮嘱,紧紧围绕“威宁试点”发展目标, 以“服务于民、倾心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让利于民、问需于民、信服于民、问计于民、以德服民”的民生工作“九民要求”,强化全县广大干部的机遇意识、赶超意识、责任意识、落实意识、廉政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四个理念”,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四五六七”工作思路,着力实施工业富县、强农稳县、项目立县、扶贫助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六大战略”,以“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劳务经济推进扶贫开发、非农产业助推扶贫开发、农村能人带动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支持扶贫开发”五大扶贫工作模式,通过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大力夯实“发展型党组织”建设,让广大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在田间地头同群众共谋脱贫致富之策。

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
  水,生命之源。特别是作为高原山区,水更是成为维持生命延续的保证。针对我县所处的自然环境,我县以突破水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为重点,小水窖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6处,解决27.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病险水库加固、基本农田综合整治等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和改善耕地灌溉面积12万亩。
  截止2011年,我县完成电网建设投资8.4亿元,结束了我县16个村13038户无电的历史,让电的光芒照亮了我县大山深处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走进迤那镇,通村通户路柏油路和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栋栋靓丽的黔西北民居随处可见。2011年,我县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550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4687公里,乡镇通油路和建制村通公路的比例从2006年末的26%和24%,均提高到100%,提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年“两个百分之百”的目标,毕威高速公路威宁段完成工程总量的80%,环城公路主体工程完成并投入运行,有效缓解了我县交通“瓶颈”的制约。
  2011年我县完成340个行政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今年前将努力确保我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任务全面完成,到2016年,实现生态文明家园“黔西北民居”基本覆盖。到2016年,我县将力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使村级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双合格,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高考成绩连年攀升,高考成绩综合评比由五年前全区挂末连续两年跃居全区首位。发展决定速度与质量,到2016年,全县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将达99.2%,初中入学率将达8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将达92 %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将达80%。
  “和谐威宁”优势凸显,社会矛盾有效化解,网格化管理有效推行,2011年人民群众安全满意度达到89.06%,比上年上升1.16个百分点。乡镇综合文化站及村农家书屋建设,文体广播“四位一体”实现全覆盖。全县乡镇敬老院实现全覆盖,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到2016年,全县新农保参保人数达75万人左右,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000人左右,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2011年,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和救治水平不断得到加强,到2016年我县将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县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数字:见证
  只有付出一分的耕耘,才会有一分的收获。
  2011年我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81亿元,与2006年相比(下同)增长168.38%(可比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20倍;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246.58%;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7.4亿元,同比增长319.3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预计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222.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预计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208.4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200.7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4048元,同比增加73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4000元,同比增加2000元以上。编制完成县、乡、村677个参与式扶贫发展规划,实施“威宁试点”项目1080个,投入资金48.3亿元,五年共减贫23.2万人。
  2011年,牲畜存栏184万头(匹、只)、出栏88万头(匹、只),同比分别增加25.3万头(匹、只)、11万头(匹、只);种植马铃薯165.3万亩,同比增加34.8万吨;种植烤烟24.5万亩,收购烟叶45.6万担,实现财政税收8500万元;种植蔬菜55万余亩、特色经果林28.87万亩、中药材22.9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完成48.0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33.4%提高到38.64%。
  “政府帮助我修房子,原来我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没想到现在变成了现实”,这是我县大街乡王光明老人从茅草棚搬到小平房时充满感激的话语,“还享受国家的低保、合作医疗、农村医疗保险这些好政策,孙子上学还免费,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