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2-02-20

花大投入 创建宜居小环境

作者:唐民军 时间:2012-02-20 阅读:395


花大投入  创建宜居小环境
黑石头镇“整脏治乱”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唐民军

       “ ‘整脏治乱’还真有效果”。两个老人一边吧嗒着旱烟、喝着小酒,一边聊着黑石的变化。要是几年前,很少能看见如此惬意的场景,尤其是赶场天过后,遍地是垃圾。近年来,黑石头镇加大“整脏治乱”的工作力度,如今,已成为“次中心城市”和“明星乡镇”。
  整脏治乱工作启动以来,黑石头镇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按照“一年重点治理,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巩固提高,四年规范管理,五年大见成效”的总体目标。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该镇把“整脏治乱”工作与“两年提速” 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把“整脏治乱”工作列入到年初工作安排,纳入到财政预算当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到2011年底,基本实现预定目标。
  该镇在“整脏治乱”工作开展中具体做到“四到位”,即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想尽千方百计,充实环管站人员达20人,组建城管中队7人,购买垃圾清运车2辆,购置垃圾定点收集手推车20辆,安装“分装式”果皮箱200个,污水沟的加盖板及更换破损的盖板。仅2011年就投入经费120余万元。
  完善工作机制  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去年以来,该镇先后制定了“整脏治乱五年整治规划”、“宣传报道奖励制度”、“曝光制度”等工作制度,完善了“整脏治乱”工作长效机制。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门前环境卫生、包周边秩序、公共设施得到有效维护,大街小巷得到大力清理,解决了建筑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部门办公区域、学校、医院、村级活动场所的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集中整治 确保任务落实
  开展以清除卫生死角死面,清运淤泥垃圾,喷洒消毒防疫药物,取缔违章建筑和骑门摆摊、占道经营等现象为主要内容的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重点针对公路沿线和农村“脏乱差”现象,整治“五脏”、“八乱”、“四不勤”,整治好农户院坝、房前屋后、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在全镇范围内掀起环境卫生整治热潮。
  各村都设有垃圾收集池和垃圾箱,力求做到公共部位无粪堆、柴草堆、垃圾堆,无污水,无大牲畜在院外拴养或畜禽散养,规模禽养殖做到集中圈养,建设卫生厕所;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治理的规章制度;有环卫清洁队伍或专门负责人员。
六个结合 整治工作见成效
  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提高干部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完善有关管理机制,确保工作成效。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农村基层“五好”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与宣传发动相结合。镇各党工委干部及村(居)联系领导,深入到所联系村中,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老同志座谈会和墙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庄整治的意义,并组织村两委干部到村庄整治示范村参观取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使村庄整治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以“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调动群众”为着力点,以“开展文明村寨创建、提高村民素质”为重点,建立健全村两委教育农民的宣传教育机制,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个个抵制脏乱,全民共同参与整治创建的良好氛围。
  与村寨规划和“一事一议”工程建设相结合。按照村寨规划的内容进行整体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面硬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建设注重协调和谐,整合当地资源。    
  与制止非法占地、违法建房活动相结合。加大力度惩处违章搭盖、违法建房活动,与城建土管部门一道,拆除违章搭盖、破旧房屋等各类影响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的种类建筑,保证了村庄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多方筹资与群众集资相结合。为确保整治任务的完成,该镇按照“镇启动、集体投资、受益群众筹资、积极争取上级”的方法,为整脏治乱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与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根据“科学规划、体现特色、好字优先、能快则快、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县建设局关于农村危房改造、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规划、工程建设技术指导意见的要求,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整治有力 效果显著
  在推进“整脏治乱”工作,该镇以生态家园建设为契机,以“四在农家”为载体进行规划、整合资源、立足现状、强力推进,突出生态文明家园绿化环保理念。整治后,该镇集镇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市场秩序得到规范,交通秩序良好,群众满意率极大提高。
  如今,一个集绿化、美化、亮化、工能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集镇正在崛起。整脏治乱的开展,对发挥集镇特色、提升集镇品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将为增加农民收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市场繁荣,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