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2-02-23

子夜碎思录

作者:□□金 超 时间:2012-02-23 阅读:411



  生活中的我喜欢读书和思考,并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处处留心皆学问勉励自己。经历过的一些琐事常常铭记在心。一个月华如水的子夜,细细将琐事碎思整理记录,也算是三省吾身、增益其心,希望对自己有所启迪和感悟。
  (一)
  2000年1月,我调到滇西某部服役,当地盛产甘蔗。初到滇西后的一天,一位傣族乡亲送了几根甘蔗给我,正值仲夏,酷暑难耐,嘴谗口渴,我毫不客气大块朵颐。“甘蔗要从稍部吃起才有吃法。”一位老乡见我初来乍到对品尝甘蔗“业务不熟”,指点我说。我心想,稍部和根部还不都一样?但又想俗话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还是听他的吧,于是听从了老乡的指点。果然,甘蔗从稍部吃到根部,越嚼越有滋味,越吃越甜。后来在书上看到,古人早就有“倒啖甘蔗,渐入佳境”之说,只是自己孤陋寡闻,不知道罢了。
  感悟:人生奋斗如同“倒啖甘蔗”,初时平淡无奇,经过努力,慢慢就会“渐入佳境”,就会品尝到成功的甜蜜和喜悦。
  (二)
  2004年,我在中越边境一个连队任指导员,营区内树木郁郁葱葱,风景秀丽,却有一棵不知名的树总爱落叶,许多时候战士们刚打扫完卫生,一阵风又满地落叶,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于是战士们常常抱怨这棵树。我和连长经过商议,决定来一次“彻底革命”——将树砍掉。反正营区内树木较多,少一棵也不影响风景。那棵不知名的树木质特别硬,几个战士用了两个小时才砍倒。砍倒树后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树桩,极不美观。几名战士于是欲将树桩挖出来。看着不起眼的一棵树,要将树桩挖出来却非易事,树根盘根错节深埋地下,挖下五六十公分仍然不能撼动它,非常棘手。几个战士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连长是东北人,性格急躁,见久啃不下这块“硬骨头”,便要再叫一班人来“强攻”。我看着也着急。忽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我对连长说,不如另辟蹊径,因“树”制宜算了。见连长不解,我接着说,与其费时劳力,不如将树进行“包装”,让它变成石头,刻上字,打造成营区内的一道独特风景。连长听了非常赞同我的想法。于是三下五除二,战士们用水泥沿着树桩的外形,稍稍加工,一块栩栩如生的石头便出现在眼前。刻上字,描上漆,营区内便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一创意后来受到了团首长的表扬。
  感悟:思路决定出路。遇到困难要多思考,一招不灵再想其他办法,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三)
  喜欢写作,常常爱胡思乱想,一日忽然顿悟:写作与建房是同一道理,设计即构思,结构即提纲,地基、建材是素材,式样是主题,施工是遣词用句,楼层户型是段落层次。写文章就如同修房子一样,第一步是要先构思、准备素材,建房是先设计图纸、筹备建材;写文章第二步是确定框架、充实内容,建房是下基础、立柱砌墙;写文章第三步是进行修改,建房是进行装修。
  感悟:许多事情触类旁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故聪明人能透过事物现象看清本质,找到规律而成其事,找到了老子所说的“道”(规律),解决问题就如同疱丁解牛一般容易。
  (四)
  一日与友人去游昆明西山,见许多人坐着缆车而上,友人也要去坐缆车,我则坚持步行登西山。我对友人说,游玩是为了看风景,看风景注重的是过程,坐着缆车一下就到山顶,则失去游玩的初衷。在我的坚持下,友人同意与我一起“同甘共苦”,经过一番辛苦,终于站在西山顶上,眺望五百里滇池,友人与我心旷神怡都十分高兴。如果将成功比作登山,那么多数人是沿公路而上,而少数人则是从小路拾级而上。从公路登山固然要好走得多,但绕行费时;小路虽然难走,却比走公路节省时间。
  感悟:在工作和生活中,多数人都是遵照常规按部就班去努力奋斗。要知道,条条道路通罗马,条条道路能成功。成功不一定要沿着别人的老路走,自己可以另辟蹊径,虽然坎坷崎岖,但只要坚持不懈,一样能登上成功的山巅。生活中有得有失,要善于取舍。
  (五)
  前两年买地盛行,许多人在城区重金买地。一个朋友也凑热闹,在城郊一山上购得土地一块。有人不解,问他:别人都买黄金地段,你为何到荒山上去买?他笑答:“一是手头拮据无钱买好地。二是我知道荒山上这块地将来会涨价。我认为今天的荒山再过几年就会变成闹市。苍海桑田,世事如棋。一个城市的发展就如同下围棋一样,是慢慢扩展慢慢延伸的。别人虽然已抢占了好的地段,但在好地段外就象棋局一样,在棋局外围还有许多的“点”和“眼”可以做活,不久的将来这“点”和“眼”就会与大棋局连上,城外荒山会与城区联起来,一旦荒山变成闹市,涨价就是必然的。”果然,才短短二年时间,这块地段现在虽然还未成为闹市区,有人开出的购买价格己经比原来购买时要高出三倍。
  感悟:处世做事,须先看到别人未看到的机遇,抢占先机你就会先成功。围棋上有“弃子争先”之说,别人趋之如骛,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有时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六)
  我在滇西服役时,滇西的傣家人有一道独特的菜叫煮全鳝鱼。煮全鳝鱼就是没有剖肚的一整条鳝鱼,连着竹笋、酸菜一起煮了就上餐桌。刚到滇西时,我不善吃全鳝鱼,也不知道从那下嘴。见多识广,吃的次数多了于是也就学会了吃全鳝鱼。首先用筷子夹鳝鱼头部,用嘴咬住其颈部,不能咬得太深,太深则咬破内脏,也不能太浅,太浅则皮肉易断却撕不开鳝鱼。适中地咬住后,稍用力往后一拉,将鳝鱼撕成两半,然后用筷子把鳝鱼腹中的内脏剔除,留住它腹内已凝固的血(鳝鱼的血据说营养价值很高),便可下咽,那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感悟:方法总比困难多。遇到困难要讲究方法策略,只要找到“突破口”,就象巧食全鳝鱼一样地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