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采取“七措施”推进烤烟生产工作
作者:李 际 时间:2012-03-01 阅读:389
本报讯 近日,笔者从我县特色优质烟叶发展推进专题会获悉,今年,我县烤烟产业种植任务为34.8万亩,烟叶收购计划80万担。面对艰巨的任务,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立足抓“早”,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落实,采取“七措施”推进烤烟生产工作,确保完成任务。
一是加强烤烟工作领导。县委、政府把赵克志省长提出的“三提升、三翻番”目标作为全县烟叶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及时调整完善了县烤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在29个种烟乡镇成立了领导小组,把烤烟生产工作当做一把手工作进行落实。
二是分解工作目标任务。 在对各乡镇适宜种植烤烟的区域进行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对各乡镇的种植任务进行了分配,将34.8万亩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使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组、到农户、到工作人员、到各级干部身上。
三是抓好种烟土地的规划丈量。为把种植任务切实落实到位,确保种烟面积真实,从林业、农牧、水保、财政、烟草等部门抽调16名技术人员,组成5个工作组奔赴29个种烟乡镇帮助规划落实基本烟田,在万分之一地形图上进行种烟地块图斑勾勒,划定各乡镇、村(组)种烟区域和面积,对划定的基本烟田由乡镇安排专人,负责做通群众思想工作,确保农户按要求种植烤烟。目前,全县已勾勒适宜种烟面积图斑近37万亩,共丈量土地34.8万亩。
四是及时约定种烟合同。基本烟地丈量确定后,对各种烟主体的种烟地块再次逐块核实,再次挤干面积水分,并及早开展合同约定工作,充分掌握基本农户、基本烟地,做到心中有数。目前,已约定种烟面积32.3万亩,另有2.5万亩因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而未落实到户,主要分布在龙场、哲觉、海拉、中水等乡镇,对于这些阻碍工作推进的个案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协调工作,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产业带动、规范运作”的原则,进行转包、出租、互换等,确保规划种植区域按要求种植烤烟。
五是加强烤烟基础设施建设。县里面投入资金9433.05万元,对草海等13个站点进行新改扩建;整合农牧、水利、交通、林业等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集中投放在基本烟田内,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做大特色烤烟产业。
六是加强烟叶生产收购考核,调动工作积极性。县里出台了三项奖励机制:烤烟生产目标责任奖。全县计划拿出6105万元作为分成奖励资金,以2000担的实际收购量为奖励基数,在基数内实现的烟叶税全额返还;超过基数部分,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含2万亩)的按县乡7.5:2.5比例分成,种植面积2万亩以下的按县乡7:3比例分成,其中红大品种按县乡6.5:3.5比例分成。对完不成收购任务的乡镇,扣减0.5的分成比例。烤烟生产组织奖。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下达种植面积和移栽任务的,按面积1万亩(含1万亩)以下的乡镇奖励10万元,1万亩以上2万亩(含2万亩)以下的乡镇奖励20万元,2万亩以上的乡镇奖励30万元。主要奖励乡镇政府参与烟叶生产管理的人员。未全面完成移栽任务的,不享受该项奖励。县烟叶收购领导小组和烟叶收购督巡小组考核奖。对完成下达的烟叶生产收购考核指标,由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提出方案,给予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七是强化督促检查工作。县委、政府督查组和烟草公司督查组根据各个阶段的工作要求制定了严格的督查方案,对各乡镇和烟叶站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对工作扎实推进,成绩较好的乡镇和烟叶站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进行责任追究。 (李 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