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17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作者:祖文韬 时间:2016-12-17 阅读:247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肖发君等领导出席 陈波作政府工作报告 刘青松主持开幕式


大会会场


陈波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讯(记者 祖文韬) 12月15日上午,威宁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草海大剧院隆重开幕。来自全县各民族、各条战线的324名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县人民的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商议威宁发展大计。
  本次大会应到会代表324名,实到会代表321名,符合法定人数。
  市委常委、自治县委书记肖发君,市政协副主席、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波,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青松,自治县政协主席禄俊,草海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冯兴忠,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丹玫、周乾、罗兴义、王义国、余崇忠、王梅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县委、政府、政协其他领导。
  大会开幕式由刘青松主持。
  上午10时许,刘青松宣布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全体参会人员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陈波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是威宁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五年,在自治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自治县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切实贯彻并牢守五大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忘初心,顽强拼搏,砥砺奋进,胜利完成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政通人和, 威宁站在了决胜全面小康新的更高起点上。
  报告强调,过去五年,是威宁经济发展获得新成就,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与2011年末相比,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从79.07亿元增加到220亿元,年均增长15.82 %;全部工业增加值从17.49亿元增加到44亿元,年均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95.2亿元增加到299亿元,年均增长25.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68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年均增长16.4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从53.02 亿元、18.72亿元增加到 170亿元、95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6.27%、38.3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83.68%。
  过去五年,是全县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产业发展步入新轨道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35:28:27调整为36:26:38。实施农业特色产业“11153”工程,粮经比达4:6。建成省市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9个,培育和引进国家、省级龙头企业15个。预计完成一产增加值79.2亿元,是2011年的2.8倍。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开发面积达12.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6户、投产65户。风电、水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10万千瓦,累计发电47.22 亿度、实现产值29.17 亿元。
  过去五年,是全县基础建设跑出新速度,发展后劲得到新提升的五年。改造国省道188.3公里,建成通村油(砼)路2824公里、通组公路50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6534公里,新建、整治山塘366座。解决64.3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51.6万人的农村特困人饮工程和9.18万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90%。
  过去五年,是全县城乡建设有了新进展,协调发展谱写新篇章的五年。城市建成区增加到33.69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至22万人,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21.69%提高到40%。新建、改建城市干道100公里以上。
  过去五年,是全县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绿色发展呈现新优势的五年。实施草海综合治理规划,集中开工项目39个、建成21个、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石漠化治理111.05平方公里、营造林56.8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5.5%。
  过去五年,是全县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创新发展催生新动能的五年。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24469户、注册资本达106亿元。完成11个乡改镇、151个村改居工作;实现招商引资420.32亿元,年均增长21.94%。
  过去五年,是全县民生事业创出新业绩,保障水平实现新提高的五年。九大民生工程累计支出223.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2.98%。19个贫困乡镇实现省级“减贫摘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1.99万人,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862元、24148元,年均增长13.98%、11.24%。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164户、10510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建成保障性住房13237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2212户、改造农村危房12.3万户。累计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3.58亿元,新增校舍158万平方米,
  过去五年,是全县自身建设开创新局面,勤政为民树立新形象的五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07件,政协委员提案286件,办结率均达100%。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方面问题552个、通报458人、约谈89人、诫勉谈话52人、提醒谈话236人。
  报告指出,五年来的发展启示我们,推动威宁的发展,办好人民的事情,必须始终坚持吃透上情、掌握县情、把握外情,在解放思想中走符合威宁实际的发展路径;必须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推动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必须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激发推动后发赶超的强大动力活力;必须始终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行有所乘、食有所安新期盼;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威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决战期。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省委书记陈敏尔对威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为统揽,着力抓好脱贫攻坚、草海综合治理和重大项目建设“三件大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进程,努力建设实力威宁、活力威宁、宜居威宁、美丽威宁、幸福威宁,更好地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发展升级版,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威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威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力争1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30: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1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以上、14%以上;招商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努力把威宁建成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基地、中国南方马铃薯种薯基地、中国中药材种植基地、南方高原生态苹果基地、贵州绿色能源基地和云贵川毗邻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威宁的主要任务是:一要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定期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要进一步细化深化精准识别、进一步落实扶贫政策到村到户、进一步搞准搞新扶贫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扶贫责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决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高地,打造决战贫困引领同步小康示范。二要全力推进结构调整,切实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要全力激活发展动力,打造贵州西部开放新高地。要强化科技创新,激发发展新动能;强化重点改革,增强发展新活力;强化开放带动,拓展发展新空间;强化项目建设,夯实发展新支撑。(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