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23

威宁“五举措”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6-12-23 阅读:179


   本报讯(记者 沈光勇) 近年来,威宁按照“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总要求,结合威宁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完善体制机制,采取五项举措,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促进“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再上新的台阶。
  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威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开办宣传栏,发放民族法律法规宣传资料、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十月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月”等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法律法规、民族知识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四项”教育,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各族人民群众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氛围。
  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和团结协作,在推进中广泛吸收各方面的创建工作意见建议,积极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创建活动,促进了创建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
  明确责任,量化考核。为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把创建活动纳入民族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分解量化,落实到单位到人,注重创建的群众性、针对性,积极构建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机制、督查考评机制,把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列入监督检查的内容,制定了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评估标准,加强监督检查,使创建活动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可检验。推进创建活动的开展。
  落实经费,确保质量。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上业务部门经费支持的同时,积极匹配创建经费,为创建示范点提供经费保障,促进了创建活动健康、有序推进。
  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坚持以团结和谐凝聚人心,以发展成果巩固团结,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上,把落脚点放在改善民族地区民生问题上。千方百计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谋发展、促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