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23

威宁好人张广怀:千里贷款偿还医疗欠款诚信感动苏黔两省

作者:陈武帅 沈光勇 许定华 时间:2016-12-23 阅读:350


   这些天,居住在小海镇营丰村石龙山中的贫困小伙张广怀,在银行贷款3万多元,从威宁奔赴南京1800多公里,只为偿还一年前欠下的医疗费的诚信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感动了苏黔两省……
让诚信的光辉不因贫困而泯灭
威宁好人张广怀:千里贷款偿还医疗欠款诚信感动苏黔两省
南京医大二附院:为他颁发首张“诚信患者”证书
■ 本报记者 陈武帅 沈光勇 许定华




康复后的张广怀和他的“诚信患者”证书

  张广怀母亲廖四四肝硬化多年,姐姐张美群驼背还患上腰椎结核,张广怀自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
  这个六口之家,在病魔的折腾下成了人间了无希望的炼狱。
  这对于年少的张广怀来说,生活本身给了他太多的不幸,但他又是幸运的,人间冷暖和疾病折磨让他更深层次地体会到真爱与真诚的人生尺度。
  这个贫困家庭,因病困而几乎没有一样值钱的家具,然而这个家庭又是富有的,多舛的命运让一家人紧紧相依就是最大的财富;这个家庭还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一群爱心医生和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
 
★★命运多舛初长成
 
  20岁的张广怀家住小海镇营丰村石龙山下,他有个姐姐,还有两个弟妹,原本是个幸福之家。
  姐姐张美群是个残障驼背的人,这就让父亲张泽学和母亲廖四四操碎了心。而在张广怀1岁多的时候,威宁人民医院查出了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学名叫法洛氏四联症,患病的人通常呼吸困难,发育不全,这更是让一家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说话带喘,干不了重活儿,没办法正常运动。”自小,张广怀就呆在家里,走不了几步路就气喘吁吁,最能做的活路就是扫扫地洗洗碗,生活尚不能自理,常年需要父母照顾。
  身体虚弱的张广怀经常晕倒,有时还吐血,行走困难,病魔让张广怀曾经绝望不已。
  到了上学的年龄,张广怀只有羡慕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一个人守着家自顾自玩。没有上学机会,张广怀偷偷拿弟弟妹妹的书自学,如今能写简单的汉字,还学会了玩QQ和微信。在他家的土墙上,张广怀悄悄刻上一个大大的“爱”字,这是他对这些年社会各界关爱自己而刻在心里的感谢。
  颇有天分的张广怀还自学写QQ说说、作曲,自编自唱歌曲,学会了简单的吉他弹奏。2014年,疼爱他的奶奶去世,张广怀非常悲伤,他在QQ里写道:“奶奶说,人死就会成为天上的星星/想奶奶的时候/我就看看天上的星星……”
 
★★关爱温暖一家人
 
  张广怀姐姐张美群患有先天性驼背,两岁的时候又患上了腰椎结核病,去医院检查时腰椎骨头已坏死,需要取骨头来做手术。
  父亲张泽学,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从自己身上截取一截髋骨来救助女儿。至今,张泽学髋骨都有一截深陷的部位。
  “能救了女儿就好,没有一截骨头对生活劳动又没什么大影响。”张泽学说。
  不幸的家庭,却培养了张广怀宽容、坚强、感恩、诚信的性格。苦难没有压倒一家人,反而让一家人紧紧相依相偎;贫穷没有压倒一家人,反而让一家人自强不息。
  张广怀一家的坚持,离不开亲戚乡邻的救助。堂哥张广应是个村医,张广怀经常晕倒都是他积极救助的,他还经常拿物资救助张广怀一家。张广应说,堂弟家太困难了,左邻右舍都愿意帮助,能帮多少帮多少。
  “小时候我老爱幻想,假如突然某一天,我的病好了,我成了一个正常人,我要好好规划,干好多好多事情。”
 
★★病重母亲,不离不弃患病儿
 
  44岁的母亲廖四四,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这个坚强的女人,患上肝硬化多年,吃药打针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可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患病的儿子张广怀。
  贫困的家庭,拮据的生活,病魔来袭更是让张广怀一家生活雪上加霜,虽然一家人都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但廖四四还是需要出门打工维持生计。
  多年来,廖四四都把儿子张广怀带在身边,四处寻医问药,照顾生活起居。
  张广怀14岁的时候,廖四四带他到云南、四川等地医院医治,医生都说做不了手术。
  2014年,18岁的张广怀病情越来越重,甚至不能行走,廖四四背着儿子踏上江苏泗阳打工的历程。
  廖四四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一边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一边寻求医治儿子。“在家只有等死,出去就多一分希望。”廖四四说。
  在江苏打工的日子,廖四四在工地上干活儿,张广怀只能在一边帮着做饭。寂寞的日子,张广怀就弹吉他,写写歌曲。
 
★★打工寻医,南医救助张广怀
 
  2015年12月的一天,廖四四母子俩开着电动车从工地回到宿舍,坐在电动车后座的张广怀突然晕倒。经当地医生检查后建议,张广怀需要紧急转到南京的大医院进行手术。
  廖四四东拼西凑下也只凑了5000多元钱,南医大二附院决定“救人要紧”,开启绿色通道,先把病人收下。
  手术很成功,加上住院,一共花了6万多元钱,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笔天文数字。
  张广怀母子的事在南京当地媒体报道后,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捐助,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也自发为张广怀捐款,但最终离6万多元的手术住院费还差一半。最后南医大二附院同意让张广怀打了一张欠条出院,约定将来有钱时再还。
  一张欠条,南医大二附院践行了医者父母心的诺言,爱心让张广怀重获新生。
 
★★千里还款,诚信感动苏黔两省
 
  出院后,张广怀康复得很好,不仅可以走路,还能爬山,生活的阳光终于照进了现实。
  张广怀一家最担心的事就是欠医院的3万元巨款,是医院给了张广怀重生的希望,从小受到社会热心帮助的张广怀一家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要感恩,再困难都要还账。
  当听到村支书张广超介绍说贫困家庭可以申请精准扶贫贷款,张广怀就到银行申请贷款3万多元,踏上了千里还款的列车。
  为了感谢医生,张广怀母子俩还特意带上一大包家乡的核桃,赶最早的班车,从石龙山赶到威宁县城,一路颠簸到六盘水车站,经过30多小时的火车来到南京。
  从石龙山到江苏南京,近2000里路,一路波折,张广怀用了整整8天时间。今年12月9日,当张广怀拿着3万元出现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时,医生和护士们都惊呆了。
  南医大二附院给张广怀颁发了该院历史上第一张“诚信患者”的荣誉证书。
  “不懂什么是人品、何为诚信,但既然南医大二附院的医生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就要加倍地感谢和报答他们。”这是张广怀还款最朴实的想法。
  如今,张广怀已在江苏一家爱心企业当服务员,月薪3000元,他的梦想就是努力工作,尽快还掉银行贷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