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26

马贤早: 嘎利坪子“领头雁’

作者:卯龙艳 马召凤 沈光勇 张怡 时间:2016-12-26 阅读:257


   初冬时节,马摆大山上凛冽的寒风,吹过山脚下的麻乍镇嘎利坪子,吹过沟壑里奔流不息的马摆河。寂静而宽阔的嘎利坪子里,除了偶尔呼啸而过的汽车声,还能听见不远处传来的嘈杂忙碌声,这是草根创业者马贤早和村民们建立的马铃薯交易市场。
  42岁的马贤早,正在带领工人搭建马铃薯交易市场的大棚。马贤早不仅是嘎利村主任,还是当地致富“领头雁”。
  这只是马贤早创业的一个“协奏曲”。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这位话少内向的实干家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创业路上不言苦
 
  1974年,马贤早出生在麻乍镇嘎利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家里有兄弟姐妹五个,家庭负担重,条件差。
  “我父母没上过一天学,都不识字,他们一辈子都与土地为伴,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包谷和洋芋把我们兄弟姊妹拉扯大,当时家里虽然养了两头牛,但也只用来耕地。他们那一代人没有创业致富观念,只想靠着家里的几亩薄地安安稳稳过日子。”马贤早说。
  1995年,马贤早从麻乍中学毕业后,因家里贫困供不起他读高中,只好选择找工作赚钱为家里减轻负担。
  艰苦岁月,马贤早曾从事过许多职业,小贩、木材管理员、护林员、煤管站的税务员……然而让他真正“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是当上了一名货运司机,这对他的创业之路影响最大。
  2010年,马贤早拿出自己仅有的几万块钱,买了一辆货运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货运司机生活。
  “我主要是帮别人运输百货和马铃薯,沿着麻乍、黑石头、宣威一线,一跑就是三年。这三年的生活,我过得最苦,但也学到了让我受益终身的东西,挖掘了自己在生意方面的潜能。”马贤早说。
  风餐露宿、当“山寨王”、挨冻受饿、常年在外,这是无数货运司机的真实生活写照,马贤早就这样一步步熬过来。
  与此同时,货运司机还必须学会和人打交道,知道哪些货在哪儿好卖,知道去哪里才能找到货源,并实时掌握运输信息,这就让马贤早得到了锻炼,练就了他一身敏锐的市场判断力,为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麻乍土酒走四方
 
  2013年,马贤早和同村人马敏乖等人商量成立大山种养殖合作社,大家一拍即合,主营麻乍土酒和养牛。
  “当时,想煮酒和养牛,是考虑到我们这里的土酒在周边很有名,而且也没有人专门做这个生意,我们抢占先机很有竞争力。同时,我们回族人家每户都要养几头牛,在发展养牛方面也很有经验和优势。”马贤早说。
  麻乍土酒,采用嘎利村当地出产的土酒药、包谷为原料,经手工发酵酿造而成,闻着清香淡雅,喝起绵柔细腻,是威宁不可错过的美酒之一。
  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麻乍土酒在当地的确很受欢迎,但要拓展市场做强做大,在周边其他地方就遇到了推销不开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外乡人并不知道这酒好喝。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马贤早等人采取“免费送酒,好了再买”的策略,成功将麻乍土酒卖到了威宁各个乡镇,远销贵阳和云南。
  如今,马贤早的大山合作社,煮酒和养牛一年能收入20万元以上。

★★推销洋芋出省门
 
  位于嘎利村的马铃薯交易市场,总占地近25亩,光肥料、种薯、马铃薯储蓄棚就有3000余平方米,建成后将为麻乍镇马铃薯交易提供一个良好的货物集散、信息交换、物流运输平台,是该镇最大的马铃薯交易中心。
  嘎利坪子是麻乍镇有名的“小平原”,高原坝子地势平坦,土壤结构以沙红土为主,气候冷凉回潮,特别适合马铃薯种植。
  这里的村民也具有马铃薯种植的丰富经验,该产业一直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且长出的马铃薯个头匀称,淀粉含量高。
  因此,伴随农业板块经济和现代高效农业技术的引进,这里每年出产的马铃薯在3千万吨以上,是威宁主要的马铃薯产区。
  “嘎利出产的马铃薯,因为质量好,在市场上销路一直不错。”马贤早说。
  不过,在丰产年也会出现不丰收的风险。为什么?很多年来,当地群众没有自己固定的销路,种出的马铃薯堆在家里等着买家上门收购,一旦错过好时机,价格上就吃亏。
  同时,有的买家对威宁马铃薯种植情况不了解,不知道去哪里才能收购到好的马铃薯,只能干着急。
  一买一卖,信息最重要。种植户和收购方,一边放着马铃薯不知卖到哪里,一边不知道去哪里收购马铃薯。
  如何解决马铃薯交易中市场信息不畅通的难题,正是马贤早修建马铃薯交易市场的真正目的。他要通过自己的平台,把麻乍的马铃薯卖到全国各地,帮助这里的老百姓增收致富。
  马贤早投资200余万元建起的马铃薯交易市场,除了交易场、储蓄棚,还配套有洗车场和餐馆,设施齐全。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常年招工60多人,以当地精准扶贫户为主。
  除了自己创业,马贤早还担任着嘎利村主任一职,村里的大事小事他总要挂在心上。
  “自2014年当选嘎利村主任以来,我一直力求把工作做好,我知道自己学历不高,所以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马贤早如是说。
 


靓丽的嘎利坪子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