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冬至
作者:曾威 时间:2016-12-27 阅读:204
寒来暑往,总有几个节日会点缀平淡的生活,让它充满生机,充满欢乐,充满热泪盈眶的感动。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概莫能外。逢时,人们总会呼朋引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去游乐场玩一个酣畅淋漓,又或者就在家里准备佳肴美酒,或欢声笑语,或觥筹交错中,与相识或相爱的人欢聚在一起,推诚相与,谈笑风生。这样的日子总是令人难忘。
相较这些节日,冬至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因为它既不像其他节气一样让人感觉淡然,就像过了一个平常的日子,也不像其他节日一样让人感觉喜不自胜,可以夜以继日的玩得放肆,可以推杯换盏喝个痛快,它有自己的好处,静谧祥和,温暖惬意。如果说节气是草,那冬至就是一棵蒲公英,节日就是玫瑰。它略胜平素,又没有节日的张扬。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冬至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一天如果条件允许,很多家庭成员都会聚在一起吃饺子,较于平时的各自为战,为事业忙碌,冬至可以给所有家庭成员一个放下工作、享受家庭温暖的理由。在北方一直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可见冬至的重要。冬至前一两天,走在大街上,就会听到有父母给儿女打电话,“冬至有时间回来吗?我和你爸给你包你最爱吃的饺子。”也会有儿女给父母打电话,“爸、妈,我买虾仁和鲅鱼了,冬至咱们吃三鲜和鲅鱼馅的水饺怎么样?”
没有人会在寒冷的冬天拒绝温暖的邀约。冬至这天,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也会早早下班开车回家,尽管路上有时会堵得水泄不通,喇叭声等嘈杂之声不绝于耳,让人不胜其烦,但是因为马上就可以见到父母,吃到母亲味道的饺子,就心生欢喜甚至有些喜不自胜。
而每年的冬至这天,母亲都会早早地去菜市场买肉买菜。她清楚地记得每个儿女的喜好,全心全意地搜寻食材,然后择菜、洗菜、切菜、炒菜,剁肉、制馅,从早上一直忙碌到晚上,只为了做一顿晚饭。当我们回到家时,她往往已经做好了所有的菜,只是“恰好”水饺包到一多半,“恰好”她在“埋怨”着“累死了”,给我们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要我们洗手来帮忙。我们都知道她的“小伎俩”,但都不戳破而是欣然应允,和她一块做面剂儿,擀面皮儿,塞馅,再小心翼翼地将面皮儿捏起来。这时,大家会互相比较着褶儿的美丑,饺子样子的好坏,会谈一些家长里短,欢声笑语便开始在家里弥漫。因为我们的陪伴,那一天她的笑容也会变得格外明媚。菜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推杯换盏,男人喝酒,女人喝饮料,孩子们早早地吃几口菜之后就离开餐桌,或在客厅嬉戏,或围坐在地垫上玩玩具,厨房里热气氤氲,母亲正忙着把水饺下锅。整个家里语笑喧哗。从晚上6点到10点,弥足珍贵的4个小时,其乐融融的4个小时,每个人心中都是充实与甜蜜,尤其是母亲。吃罢玩罢,母亲还要收拾残羹冷炙,把所有的碗碟清洗干净,把所有的东西归位,清扫地面,累得气喘吁吁,但她甘之若怡。我想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特别感恩时光给我们一个如此和谐的节气,特别感恩母亲让冬至变得无比温暖,让亲情在纯粹的感情境遇里发酵。
唐杜甫有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不说这四季幻化中的美,且说这“教儿且覆掌中杯”就已经醉倒了无数个思家人的梦。
一顿饺子,年年一样的皮,一样的馅,却包着不一样的心境与感受。饺子在锅里翻滚,要吃饺子的人在亲情的世界里徜徉。小小的饺子里不知凝聚了多少发自肺腑的快乐,融入了多少不可言说的深情厚谊。然而,这对于许多人而言已经近乎奢望。《论语》《里仁》中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多少远方变成了故乡,多少故乡变成了远方。多少颗心在灯红酒绿中变得不知不觉,多少人在朝思暮想中望眼欲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好在有冬至,让更多的相爱的人可以美腻地相聚。
冬至是冰冷的,因为寒风总是凛冽,像要把谁的衣服变成皇帝的新装,把谁的皮肤割出印记;冰霜总是不让分毫之地,草地上、汽车挡风玻璃上蒙了厚厚一层,像是要宣告冬天的色彩,把冬天的状态禁锢;所有的鸟类总是很知趣地南行或躲进窝里,偶有寻食觅食者,也不会勾起行人耳朵半点的兴趣;除了冬青、铁树之外,所有的绿植都已枯萎倒伏,泛滥成一样的干枯。但是,冬至又是温暖的,尤其是夜晚,因为每一家的厨房都会有热气氤氲,每一个有父母的年轻的人都可以扑进父母的怀里叫一声爸妈,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水饺,听到久违的家长里短。
冬至所能给予人的美好,已经不仅仅是“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还包括“熟悉的脸庞飘动在眼前,甜美的声音萦绕在耳畔,亲人的温度让久违的笑脸如花绽放,欢快的气氛驱赶了忙碌奔波的疲惫。”
感恩冬至。掬缕缕金色于手掌,揣于兜,藏于心,每一个毛孔都贪恋这明媚又温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