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28

筲箕凹·大龙潭

作者:沈光勇 马召凤 卯龙艳 张怡 时间:2016-12-28 阅读:271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19)
筲箕凹·大龙潭
■ 本报特派记者 沈光勇 马召凤 卯龙艳 实习记者 张怡

  筲箕凹和大龙滩是麻乍镇新水村的一山一水,紧紧相连,山是一个叫筲箕凹的村庄,水是马摆河上一个叫大龙滩的源头。这里,河流、村庄、水源等组成了一处别样的景致。
  顺着该镇得坪村至新水村的通村油路,朝着马摆河岸一路向上,道旁的松林极为茂盛。到了下坡开阔处,一个古朴的村庄与峡谷挡在眼前。
  筲箕凹,也作筲箕洼,这地名挺有意思的,土里又土气,俗中见雅。
  时至秋末冬初,这个叫筲箕凹的村庄更显苍翠和成熟。四围的大山挡住了山外的风,人迹罕至的山顶长满长青的松树,一排秋黄的滇杨写意地横在村庄之上,庄稼已收割,大地露出了山的脊梁和田埂的肌理,鱼粼瓦房依山而卧于向阳背风处,院落四围的田畦和桑竹默默诉说着山里人家的故事。
  走进这样一个小而精的村庄,看到山里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日子,仿佛进入仙界神境,置身其间,能感悟天、地、人的关联与传奇。
  尤其走进大龙潭,山美水清,古柳望不到边,也探不到底,让人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
  走进寒潭,智者难辩他乡;踏进河源,未逢村舍人烟;入仙境,不见庭院楼阁。
  唯有绝壁千仞,古树枯藤,雾岚缥缈,清溪蜿蜒。青山作围,蓝天似盖,红尘烦恼,一切皆抛。
  这里,天地造化,鬼斧神工,旅游地学与旅游美学合二为一,又有何言?

 

千年古柳


滩边金柳


沧桑枯柳




留下美丽


山间溶洞


印象家园


大龙滩一角


如幔清流


筲箕凹


清泉如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