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30

“十年庄稼不如一年树”

作者:李云侠 何欢 高胜利 马召凤 时间:2016-12-30 阅读:339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 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20)
“十年庄稼不如一年树”
——岔河镇大洪村苗木种植引领绿色发展
本报特派记者 李云侠 何欢 高胜利 马召凤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农业农村长足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前,全县步入农业农村改革“深水区”,各乡镇、村组纷纷亮出“绝招”秀出“绝活”,势必要在战天斗地的威宁热土上干出一番事业。深藏在牛栏江流域大山之中的岔河镇大洪村也不甘示弱,循着“三变”的步伐,摸索出一条新的绿色发展之路。
 
不种粮食种树苗,绿色发展苗头初现
 
  “不种麦子,不挖洋芋,却种植树苗,在以前,绝对是不务正业。现在看他倒腾出效益来了,村里多数人也开始跟着入股,要从合作社里分一杯羹。”大寨村民宁选思笑着打趣“变脸”的乡亲。
  宁选思口中的“他”就是大洪村村支书宁选俊。
  2011年,大力发展核桃种植的春风吹热了威宁的土地,宁选俊动起了脑筋:“种核桃需要嫁接,远不如自己培育实惠。”
  心动不如行动,踏上了去云南学习核桃苗木培育的路。在当地勘察了3天后,他又顺势请了24名师傅回村授技。
  这一请,彻底改变了大洪村的发展方向。
  “师傅来培育核桃苗后发现我们村的土质和气候都特别适合苗木培育。我就想现在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大力提倡生态建设,绿化需求量肯定会加大,退耕还林政策也在唱响,苗木市场前景看好,要不试试培育其它苗木?”宁选俊说。
  这一试,就试出了大洪村经济6年翻4翻的喜人景象。
  最初,村民并不愿意轻易尝试,宁选俊只好联合同族兄弟,将家里10余亩土地全部用来培育苗木。(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