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进群众心里
作者:卯龙艳 熊发愿 时间:2016-12-30 阅读:189
“驻”进群众心里
——记麻乍镇松木坎村驻村工作组组长陶景妍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熊发愿
“听说我们松木坎来了一名驻村干部?” “说是从威宁来帮咱们搞发展的哩。”“哎呀,人家就是来走过场的,过不了几个月就会回去了。”……
2016年3月,驻村干部陶景妍还没到松木坎村,这里的百姓已经对她的到来议论纷纷。对这名他们从未谋面的“村民”,村民们有的充满了期待,有的满是怀疑,有的完全不知道陶景妍到松木坎干啥。
期待也好,怀疑也罢,在五味杂陈的气氛中,30岁的陶景妍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带着满怀的热情来到了松木坎村。
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3019人。在巍巍马摆大山的北麓,省级贫困三类村松木坎静悄悄地躺在大山的怀抱里,迷人的风光与贫困的村庄仿佛来自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产业结构单一、交通滞后、群众文化素质低、农业科技含量少、无一不拖扯着松木坎人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年的时间快过去了,陶景妍已经在松木坎村扎下了根,她的到来为这个贫困的村庄注入了一股新的发展活力。现在,只要一提到陶景妍,松木坎的村民无不连口称赞,都说她是为民谋利实干苦干的驻村干部。
“别看她是名女干部,做起事来丝毫不输男干部,我们都很信任她。”一名村民告诉记者。
“群众们相信我,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做更多的事。”陶景妍说。
走访调研 夯实基础
从小在赫章县长大,陶景妍从没想过自己会到威宁工作,更没想到自己会和松木坎这个小村庄产生如此深厚的“缘分”。
因为从未去过松木坎,陶景妍到松木坎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全村走访调查,掌握所驻村的基本情况。翻开陶景妍随身携带的两本笔记本。一个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她走访座谈、进村入户摸底调查、了解村生产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村两委会工作等情况的“账本”。另一个本子上则记录着她在走访过程中征求村民对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详细信息。
“这些资料信息是我做好驻村工作的坚实基础,只有摸清了松木坎的基本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道路。”陶景妍告诉记者。
松木坎村成人文盲率高,群众文化素质低,村“两委”建设薄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陶景妍带领驻村工作组与村党支部逐步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每月至少召集村干部及驻村干部召开工作例会2次,明确当前全村主要工作,加强协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每次召开例会时,她都会把村干部及驻村工作组成员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大家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不断提高政策水平,组织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进行讨论,逐步理清工作思路,完善松木坎村“两委”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村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
村主任耿礼全是村里为数不多具有带头致富能力的党员之一。有致富头脑的他自己办了一个养猪场,今年又贷款办起了养牛合作社,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看到耿礼全的合作社发展的越来越好,陶景妍便找他商量吸纳村里的贫困户到合作社里就近打工,同时交给他们养殖经验,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
陶景妍4月到松木坎驻村,5月回威宁办结婚喜酒,来不及和丈夫去度蜜月便回到松木坎,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正是这种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使她得到了松木坎村群众的好评,对她这个刚结婚不久的女孩子,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伸出大拇指为她“点赞”。
因地制宜 因贫施策
松木坎村是麻乍镇典型的农业村,全村以种植包谷、洋芋、荞子为主,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种出的农产品外销困难。加上老百姓文化水平低,致富思路不活,一直以来松木坎都是一个贫困村。
通过一次次地走访调研,陶景妍深知,要改变松木坎村落后的面貌,就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2016年初,麻乍镇大面积推广万寿菊种植,没有种植经验和不了解情况的松木坎村民没有谁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陶景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和村两委商量解决的办法。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陶景妍与驻村工作组成员及村两委干部一起,走村串户,做起了村民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答疑劝说,一些村民终于同意种植万寿菊。
老百姓的疑虑打消了,接着就是帮助他们解决育苗和技术的问题。于是陶景妍及时联系县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到松木坎对万寿菊的育苗、移栽、施肥、采摘等技术进行培训,提高村民们的种植水平。今年收成后,松木坎村种植万寿菊的农户尝到了甜头,人均收入增加了800余元以上。
“明年我们将会继续推广万寿菊的种植。同时,因为松木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我们今年已经试种了20多亩苹果,希望经过多方面的探索能够帮助这里的老百姓脱贫。”对于未来,陶景妍信心满满。
完善基础 着眼长远
眼看2016年已经接近年尾,陶景妍的工作却丝毫没有减轻,特别是一组、二组大黑山至瓦厂沟、唐家坪子至坪营学校一段长6公里的毛路一直是压在她心里的一块大石。
6公里多的毛路坑洼不平,大车根本无法通行。每逢刮大风的天气,路两旁的庄稼总会盖上一层厚厚的泥灰。可这条毛路却是松木坎一、二组130多户村民出行必经的道路,也是村民们运输农副产品的要道。为了把这条路修好,陶景妍不知往县里跑了多少趟。
“目前来看明年应该可以通过一事一议工程把这条路修好了。如果修不好,我还会到镇里、县里去争取。”陶景妍说。
除了道路基础建设,松木坎老百姓的饮水用水问题也一直让陶景妍挂在心上。七组是松木坎村饮水最困难的一个组,陶景妍了解到这一困难后,积极争取项目,协调资金帮助七组修建饮水安全工程。目前七组的饮水工程已接近尾声,等待验收后便可全面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