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30

党建扶贫 经济唱戏

作者:   时间:2016-12-30 阅读:170


 (上接1版)
  这是石门乡干部建设,打造为民服务先锋队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石门乡在党建扶贫中加大干部队伍建设,村干部除了每月可领1500元工资外,石门乡还每月补贴500元,每个村每月补助3000元建起了食堂,并从上级部门选派8名精兵强将到8个村担任村支部书记,让待遇留住人才。
  此外,对党员干部实行积分管理,每月进行考核,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深入推进“五看法”识别机制、“三变”改革机制,初步探索出“三进三增”、“三级自治”、“五子登科·精准小康”、“强基固本八项行动”、基层组织“星级管理”、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村居干部“考评管理”等新经验新做法, 创造出全新的石门速度,谱写出全新的石门精神,探索出全新的石门模式,打造出全新的石门样板。
  在干部管理中,石门乡还创新管理,以女姑村为试点,全面推开自我管理委员会建设。在村民委员会下设自管委,设自管委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5至7名,目前女姑村共建立自管委11个,自管委职能定位为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代言人、民主议事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奠基石、乡风文明的推动者、勤劳致富的领头雁。
  自管委下设十户一体,目前以新风联育除陋习、治安联防保稳定、诚信联建树形象、公益联合添动力、卫生联保管靓村寨为定位建立十户一体管理联体32个,以领办合作社、参股合作社的方式建立十户一体产业连体9个,以带头勇挑重担、带头崇尚文明、带头参政议政、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创业带富。
  在十户一体管理模式下,村民纷纷养鸡喂羊,实现抱团发展,观音山社区王家凯和村民养殖4000余只鸡,目前已经出栏待售。
  “通过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村民自我管理,实现了小事不出十户联体,不出自管委、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良好自我管理机制。”县委组织部驻石门乡一位工作员介绍说。
 
★★产业党建,抱团发展同致富
 
  初冬时节,在石门乡集体经济产业园蛋鸡养殖场,工人在为鸡蛋打包整理,日产蛋50000只的蛋鸡养殖场已经正常生产。
  据观音山社区支书舒应波介绍,在产业党建中村民以土地每亩3000元股份入股,160户贫困村民从中受益,年底按贫困户、公司、村集体6:3:1比例分红,贫困户脱贫有了保障。
  党建扶贫中,石门乡以五大产业基地托起农业发展大格局。
  2017年,石门乡规划中药材种植扩至10800亩,打造中药材成品包装品牌,烟套蒜种植扩至10000亩以上,马铃薯种薯种植扩至10000亩以上。
  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互联网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突出石门乡各村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石门十二景”系列拳头产品,打造“一村一特一电商”,线上线下销售结合,实现“网货下乡、黔货出山”,发展生态、高效、规模的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在“一村一特一电商”规划中,石门坎村发展手工沙陶和特色毛绒玩具、河坝村发展土法配制酒、新合村发展手工养生布鞋和苗族刺绣、女姑村发展乳制品、新民村发展优良种薯、年丰村发展苗族发酵辣椒酱、营坪村发展黑蒜与腌制蒜、团结村发展农家土蜂蜜、民主村发展情糖生产、观音山居委会发展杂粮包装,一个个特色产业发展新蓝图正在绘就。
  “目前,石门乡生态畜牧产业利用撂荒土地建设草场12000亩,发展奶牛养殖2000头,可覆盖贫困户400户1500人;引进云南华曦牧业集团建设的石门乡百万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已建成鸡舍2栋,年内投养蛋鸡10万羽,可覆盖贫困户108户407人;蔬菜产业1500亩蔬菜基地喜获丰收,年产蔬菜2.1万吨,总产值1200万元,覆盖贫困户54户197人;马铃薯产业引进中农发种业集团建成新民村两天窝马铃薯种薯基地5100亩,已成功完成第一季种薯采收,总产值达3060万元,党建扶贫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县委常委、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