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7-01-05 阅读:298
小荷才露尖尖角
——从威宁茶产业发展看威宁生态经济的起步之旅
本报记者 陈武帅
近年来,威宁强力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在打造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品牌上下功夫,推动茶叶生产和消费两个市场,叩开了茶农增收致富的“幸福门”。
目前,威宁茶叶种植面积达6.9万亩,可采摘面积3.2万亩,经深加工后纯利润可达520余万元。云贵、兔街、炉山等乡镇种茶致富的探索历程,就是威宁茶叶发展的缩影。
云贵乡:生态茶叶飘茶香
“树在山上长,茶在林中生,雾在山间绕,云在蓝天游”,这是游客对云贵乡生态环境的赞美。
云贵乡红军桥畔有个叫王江的农民企业家,在打工致富之后,返乡创业不忘乡邻,成立了云贵乡林下茶叶专业合作社,在云贵乡大力发展高山生态茶。如今,每天都有数十名村民在茶园基地里劳作,靠种植生态茶致富奔小康。
据王江介绍,他经营的这片茶林最初栽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也是用茶籽栽的,但由于历史原因无人管护,所以成了野生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千亩茶山上已长满了华山松和小灌木林。
云贵乡气候湿润,秋冬多雾,适宜种植生态茶。如今,云贵乡利用林地面积广阔的独特条件,在马街村、群丰村、检角村、水塘村、新民村、仙水村、平原村种植油茶茶叶数千亩。
云贵乡还从广东招商引资,一个总投资3300万元,建设规模为1万亩野生油茶基地正在规划建设,拓宽了产业链,增加了种植附加值。
走进云贵乡生态茶种植基地,水泥路连通农户家,房在林中建,绿茶遍山坡,人在画中游,好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
兔街镇:万亩油茶能致富
“传说九十九座山,峰林美景赏奇观。万亩烟海涌金浪,油茶花开满山峦。”这首歌词唱出了兔街镇野生油茶的魅力。
走进兔街镇绵延10余公里的长梁子,满坡满岭生长着大量野生油茶树,每当春暖花开时节,万亩油茶争妍斗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今,兔街油茶基地已种植了1万亩的油茶,改造野生林3千多亩,新生林1800余亩,育苗基地300亩,培育良种油茶树苗40多万株。茶苗除了满足基地种植外,还对外供应优质良种树苗。油茶种苗销往赫章、盘县等周边地区。
兔街镇长梁子万亩油茶,不仅引来大批游客观光赏景,还成了村民们致富的“摇钱树”。这些山以前都是荒山,如今种下了油茶树,既能保住青山绿水,又能增加经济收入。
据该镇野生山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显军介绍,油茶产业链条长,综合利用价值高,除了出售茶油外、茶枯可以当作饲料,每斤1.2元的价格出售给当地的养殖户,加快了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
“目前,合作社已逐步完善油茶产业建设,通过长短结合的方式选育推广油茶新品种,延伸油茶产业,大力推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型、绿色、环保的油茶产业,辐射带动全村种植油茶产业,促进农户致富增收。”李显军高兴地说。
炉山镇:观光旅游两相宜
走进炉山镇茶园村,绿油油的茶场在山峦间延伸,绵延数里的茶树勾勒出美丽的曲线。近年来,茶园村茶农正是依靠漫山遍野的茶叶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炉山茶在2004年前鲜为外界所知,为提高炉山茶知名度,做大做强炉山茶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镇实施“抓技术上档次,抓质量创名牌,抓基地促发展,抓营销扩市场”的发展战略。
2004年成立了香炉山茶园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以香炉山茶园为样本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目前,炉山茶园有茶林3500余亩,其中有机茶600亩,年产值达800余万元,是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炉山茶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蔡定常说。
据介绍,每到采茶季节,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的采茶队伍,都是来自周边村子的,采茶工人按照毛尖40元每斤、一般20元每斤获得采茶收入,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打工,有效解决他们就业问题,促进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品牌化建设让炉山茶在威宁拥有70多家代理商,分销商遍及毕节、水城、广州、济南、郑州、北京等地。
“打造高原海拔独特的威宁茶叶基地,挖掘、传承和发展乌撒3000多年的烤茶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观光旅游两相宜,实现生态、经济、旅游三大效益同台演绎。”对于茶园的远景规划,蔡定常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