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旅游新天地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7-01-11 阅读:174
闯出旅游新天地
——威宁2016年旅游工作综述
记者 李玉荣
刚刚过去的2016年,威宁紧紧围绕“清凉草海、养生福地,百鸟之都、阳光威宁”的旅游发展定位和“一核五线五区”的发展思路以及“浪漫草海、神秘乌撒”的形象宣传,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县旅游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
回望2016年,威宁旅游喜事连连。一组组喜人的数据,无声地叙述着威宁旅游蓬勃发展的节奏。
——“五一”小长假,威宁共接待游客76549人次,同比增长70.1%,旅游综合收入4833万元,同比增长75.8%;其中草海景区接待游客52689人次,同比增长85%,旅游综合收入3499万元, 同比增长89%。
——中秋小长假,威宁共接待游客17.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1亿元。其中草海景区接待游客69907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82.3万元。
——国庆长假黄金周,威宁共接待游客22.163万人次,同比增长78%,旅游综合收入约1.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草海景区接待游客17.843万人次,同比增长80.5%,旅游综合收入约1.2亿元, 同比增长79.8%。
——截止2016年12月底,威宁共接待游客643.94万人次,同比增长43.09%;旅游综合收入65.75亿元,同比增长40%。
这不是一些普通的数字。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的结果,是广大威宁旅游工作者奋力实施的结果,是威宁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结果。
着力加快核心景区建设。威宁依托草海旅游品牌,将独特的县域人文资源与种类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机结合,围绕核心景区草海,先后完成了环草海观光游步道、草海西海码头和江家湾码头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有效提升了核心景区服务功能。
着力加强景观景点建设。先后着力打造了百万亩马铃薯花海、十万亩万寿菊基地、万亩荞花基地、千亩香草观光园、幸福小镇避暑业、板底彝族风情寨、《浪漫草海》旅游晚会、百草坪露营基地、“撮泰吉”旅游文化艺术节等一批观光农业、文化旅游业、体育旅游业,不断满足了游客对旅游新业态体验需求。
着力加强服务建设。成立了贵州中国旅行社威宁分社贵州百事通旅行社威宁营业部、海峡阳光国际旅行社威宁营业部。完成了7家旅游接待酒店建设,新增床位600余个,新增客栈5家,增加床位100余个。
着力加强品牌创建。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紧紧围绕“百鸟之都·阳光威宁”“浪漫草海·神秘乌撒”的总体定位,以“多彩民族文化、辉煌历史文化、绚丽风光文化”为重点,着力打造“威宁天高云淡·相约草海真浪漫”的旅游品牌,威宁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着力加大旅游宣传。先后组团参加深圳、海南和台湾高雄、广西东盟博览会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制作了《草海冬韵》、《醉在威宁》、新版《威宁旅游商务地图》、《草海水利风景区》、《动在威宁》等宣传资料。在重庆电视台投放威宁形象广告36次。在贵州电视台开机画面宣传威宁花海。与阿鲁阿卓、奥杰阿格和太阳部落团队合作,倾力打造了《乌撒的天空》音乐专辑……全方位地宣传和展示威宁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进一步提升了威宁旅游知名度。
一系列的旅游大动作,威宁旅游好事连连。
——草海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草海生态旅游度假区被贵州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定为2016年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试点单位。
——57个村落入围国家旅游局实施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项目名单。银龙幸福小镇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少数民族村寨被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旅发委共同以族别命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深入推进了《威宁旅游总体规划》,完成了《贵州威宁草海概念性总体规划与重要节点城市设计》项目初稿。
——规划了38个旅游扶贫村,2个贫困村纳入了全省100个旅游示范村寨,66个村纳入了省10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完成了板底文化旅游区、百草坪旅游区、凤山民俗文化公园、牛栏江大峡谷旅游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向省发改委申报专项债券建设资金。普查出2248个旅游资源点、新发现1000余个以上旅游资源单体。完成了牛栏江大峡谷景区、彝族向天墓群的景区展览资料。
——启动了《酒礼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启动了《威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课题的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