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1-13

草海日出日落

作者:谢娟 时间:2017-01-13 阅读:350


   日出日落给人们带来了多少诗情画意,喜欢日出与日落,是喜欢那种瞬间的绚丽与光彩。在日出时享受着她的激情,在日落时和她一起收获。灿烂的日出日落,如同绚烂美丽的人生。经常看看日出日落,也是陶冶自身情怀,放飞自己的心情。领略那日出晨曦射,日落晚霞放的情景。
  草海的日出,不是那种纯粹的朝阳,还伴着一层薄薄的雾岚,也不是那种秀气的美,而是壮观的美,天将破晓,天空染上一层淡淡的红晕,此时的草海极其安静,没有一点杂音,仿佛整个大地的静谧之中才能换得下一刻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就在那一刻,天边突然红了起来,是那种掺杂着深浅的红,红里透黄,红得发紫。 太阳终于露出了她的脸庞,一层金辉洒向草海,在这其间,薄薄的雾飘在天与海之间,草海顿时就变得神秘而妖娆。海面上波光粼粼,跳动的水花就像舞动的精灵,闪着五彩的光芒。有人说,这是天神把钻石洒向了草海。草海湖畔的小村庄,安静的出奇,随着一两声鸡鸣,农家的炊烟袅袅,远处的山在沉寂中醒过来,草海的一天从这里开始。草海人家也日出而作,把木舟轻轻往水里一推,借着竹篙灵活的跳上小船,哗啦哗啦,一桨一桨向着湖心划过去,沿路留下了一圈圈涟漪,一串串音符伴着朝阳奏响起来,迎着朝阳创辉煌。
  我的镜头跟随着江畔人家起起落落,老江住在江家湾,是土生土长的草海人,见证了草海的沧海桑田,七十年代初的草海,还是汪洋一片,听老江说那时候到处都是水,水天一片好不壮观,然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观念毁了草海,农民的土地不够怎么办,那就问草海要,于是,大规模的放干草海,围湖造田运动开始了。老江吸了一口旱烟,继续说:“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要把草海放干种大米。草海原来骑着马都要跑三天才围绕过来,但是现在,用双脚走也只需要一天了,那时候,各公社抽派人来挖沟渠放草海,不消两年,草海就变成了只有草没有海,放牛娃就把牛放到草海中间,后来草也就没有了……”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关于草海关于小黑龙的传说,相传小黑龙是生活在草海的,然而当草海被放干后,小黑龙失去了家园,于是愤愤的飞到天上找玉帝告状,玉帝大怒,就派风神来收拾草海人,风神下得凡间,呼呼呼几口大气,吹得风云骤变,天地黯然,影响了昆明、贵阳等周边城市的气候,于是,才停止了这一弥天大错,又把沟渠堵上,在八十年代,成立了草海保护处,才慢慢地保护起了草海,至今,草海就是我们所见的样子。
  最美的东西总是遭妒忌的,草海的美遭到了这么大的变故,幸而,最终的草海得到保护,现如今,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留候鸟218种10万余只,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有27种,被誉为“百鸟之都”。2008年以来,每年约有1200只国家一级保护珍禽黑颈鹤到草海越冬,是现在知道的黑颈鹤自然种禽数量最大、密度最高的越冬栖息地,被誉为“黑颈鹤之乡”。
  这些故事在老江说来,似乎还在昨天,那时候他也参与了这一运动,如今看着草海这个模样,老江眉头紧紧皱在一起,像乌云久久不曾离去,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是充满遗憾和愧疚的吧,然而,这是一个时代的悲痛,个人何以左右?
  沧海桑田的巨变之后,人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草海慢慢恢复着,那样的伤痛慢慢的愈合,慢慢的淡忘,依旧容颜焕发,在这高原大地上,就如一颗绝世碧玉,潜在大山之中,这也是上天对威宁人的馈赠与厚爱。
  草海的傍晚是美的。夕阳西下,晚霞慢慢织满整片天空,此时,像是江南织锦,那一条条花色斑斓,颜色绚丽的云锦挂满天空,倒映在草海里,微风吹过,海面波光粼粼,一层层涟漪似是动人的花纹,此时的颜色多的数不清,天的蓝,晚霞的红,水草的绿,水的碧,这一切美得恍若“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许多文人墨客在这样神奇的大自然面前,不禁诗兴大发,文思泉涌,著名女诗人舒婷曾经写过“有一片水域,我未敢忘怀”,不知当年她可是看到了晚霞下的草海,而有感而发?
  此时,农家的炊烟,倦鸟的归巢,打渔的小舟,天边的晚霞,使得草海不仅拥有自然之美,更拥有生活的深情。夜幕降临,月亮已经挂在天空,太阳却还舍不得离去,这就成就了草海奇观——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