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看病不再难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7-01-16 阅读:181
群众看病不再难
——威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小记
记者 陈武帅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这句顺口溜是曾经威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写照。群众生不起病,看不起病,许多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威宁按照“政府主导为核心、城乡统筹为基础,健全体制为根本、体制创新为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原则,统筹卫生、计生、民政、扶贫等部门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遏制和减少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合作医疗暖民心
陈文芝是石门乡女姑村村民,70多岁的她常年患病在身,今年她做了一次大手术,花去7000多元,这对于家庭贫困的她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但是,因为交了农村合作医疗费,报销下来她仅仅花了一千多元就治好了病。
“现在老百姓看病,一般都是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还有合作医疗报销,真是暖民心的好政策。”陈文芝高兴地说。
目前,威宁对参保患者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符合居民基本医疗报销范围的住院费用按比例予以补偿,不设封顶线。门诊医疗每人每年封顶线300元,精准扶贫11类特殊人群普通门诊补偿报销封顶线400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按80%比例报销,并将村级卫生室人员每人每月待遇提高到917元,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医疗改革、医疗扶贫是威宁扶贫开发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能有效解决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受益最大的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部分特殊群众,让其及早摆脱贫困。
城乡统筹一体化
近年来,威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采取个人缴费90元,财政补助420元的标准统筹资金,按照“住院统筹+门诊统筹+大病统筹”的模式进行补偿,合理设置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
对参保患者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报销范围的住院费用按比例予以补偿,不设封顶线,其中县内一级公立定点医疗机构报销85%,市级二级公立医院报销70%。
24种重大疾病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及县外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无起付线,按80%比例报销。
“门诊医疗每人每年封顶线300元,精准扶贫11类特殊人群普通门诊补偿报销封顶线400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按80%比例报销。”威宁合医办负责人介绍说。
稳定基层医疗队伍
文华仙是石门乡女姑村村医,这个80后女孩从卫校毕业后就在村里开诊所当村医,十多年时间用青春守卫着3000多村民的健康,她的脚步走遍女姑村的村村寨寨,被村民称为值得信懒的好村医。
2016年,文华仙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从赤脚医生变成持证上岗的村医。如今,文华仙不仅给村民看病,还承担村民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等公共卫生服务。
在威宁,正是许许多多文华仙一样的村医支撑起农村医疗服务的大厦。
从2016年起,威宁县财政每年预算300万元医疗卫生人才待遇保障储备金,并逐年提升预算金额,预计2020年将达到1000万元,将村级卫生室人员每人每月待遇提高到917元,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此外,威宁还对于三年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训的医学学生,学习期间学费、生活费、住宿费除国家、省级补足外,剩余部分由县级财政负担30%。
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医学类专业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给予1200元生活补贴,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医学类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生活补贴。
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医学类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给予1200元生活补贴,医学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生活补贴。已在县级工作的副高级以上职称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