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从这里出发
作者:张怡 王榜永 时间:2017-01-16 阅读:588
让梦想从这里出发
——威宁思源实验学校教育教学观察
实习记者 张怡 实习生 王榜永
威宁思源实验学校,是2012年由县人民政府出资,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于2013年9月建成并开始招生。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言爱基金“教育扶贫,立足平民,仁爱至上”的办学思想,主要招收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学生。
办学几年时间,这里成了农村孩子辛勤耕耘梦想的花园。
招生:贫困孩子的梦想出发地
李兴丽,17岁,双龙镇红光村人,该校初中三年级学生。
“小时候因为被开水烫伤脚,家里条件十分艰苦,家庭的收入基本靠农产品来维持,烫伤的脚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脚上化脓,最后被截肢。”说到这里李兴丽哽咽了,没有再说下去。记者了解到,学校通过对贫困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进行了以每月每人发放100元的生活资助。
像李兴丽这样受到学校资助的同学有18人。
受到帮助后的李兴丽学习很努力,成绩在一天天进步,在班里排名前10,每次考试都是580分以上,她一直梦想着中考能考上威宁民族中学,以后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让兄弟姐妹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兴丽告诉记者:“是思源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很感谢学校和关心我的老师,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唯有苦读’。这让我知道了农家儿女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改变自己。”
学校实行精细化和半军事化管理,以“崇德尚礼,笃学求真”为校训,以“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全面发展”为学生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提高质量,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发扬“不甘落后,吃苦肯干,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实干苦干。
陈昌文和其他同学一样,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因学校管理模式的传统化,让他很不习惯学校的管理方式,每天都在想着什么时候能出去玩,不被束缚。对此,学校老师通过对学生不习惯管理模式的情况进行了解之后,重新制定出了方案,采取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让学生的行动逐渐由懒惰变得自觉主动,做到自制、自控。老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耐心地帮助他适应学校新环境,他改变了过去涣散的学习态度。
建校初期的食堂伙食并不能够满足他,陈昌文一个学期下来,营养跟不上,就更不要谈学习成绩的提高了,学生家长也几次建议学校能不能想办法解决一下这样的困难,校领导结合政策优势,在政府提供营养餐的基础上、对家庭特困学生再提供免费晚餐,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茁壮成长。校领导这样告诉记者:有的学生在进校时由于营养跟不上,瘦骨嶙峋,老师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学校发动老师通过自愿捐助的方式对特困学生进行帮助。
教书:因材施教 对症开方
思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给学生提供尽可能有特色的课程和舞台,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阮杰同学如今已在贵阳一中就读,刚进学校时是一个连300分都考不到的学生,家庭条件特别困难。记者通过电话了解到就读于贵阳一中的阮杰,他说:“非常感谢学校当初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自己才有机会进入贵阳一中就读,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用心辅导和关心。”
像他这样的学生学校还有很多,如何改变这些孩子,学校通过开会讨论之后制定了一系列计划,通过计划的实施,大多数同学在成绩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赵长根,思源实验学校初中毕业生,以616.5的高分被贵阳一中录取;
陈昌文,思源实验学校初中毕业生,以606的高分被贵阳师大附中录取;
夏彬蓉,思源实验学校初中毕业生,以604.5的高分被贵阳实验三中录取;
祖文启,思源实验学校初中毕业生,以605.5的高分被贵阳第六中学录取。
如此喜人的成绩背后,是老师们辛勤劳作的成果,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学校最成功的就是课改,又称为翻转课堂,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乐于探索,人人参与”。记者参观了翻转课堂的讨论教室,在这里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充分发挥到他所学习到的东西,老师没有给同学们讲课,同学之间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别人分享。杨晨洁告诉记者:“翻转课堂的实施让我们对学习有了新的兴趣,以往的学习枯燥无味,但是翻转课堂会把我们之间学到的知识互相分享,让同学之间互相进步。”
学校积极发现每个人的潜能,开发了精彩纷呈的校本课程体系,涵盖乒乓社团、手工社团、书法社团、芦笙演奏队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和丰富多样的课外生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平台,为学生走向生活提供了一把金灿灿的钥匙。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走进思源实验学校,看到和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一句教育宣言,思源实验学校在此理念下构建了特色教育文化,真正实现了学校所期许的“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身心健康,善于创新”的良好局面。如今,这些饱含着理想与梦想的文字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已演化为一种精神,催人奋进,深刻影响每一位师生的成长。“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其核心指标还是升学率,据统计,升学率达97%以上。”成忠朝校长如是说道。
育人:情感培养 习惯养成
学校提倡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倡导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倡导社会的正能量。学生不仅用眼去观察,更重要的是学会从真、善、美的角度去观察社会、去体验社会、去品味人生、去发掘生活中美的事物。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好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金钥匙。”学校墙上到处是这样的标语。
刚进入思源实验学校上学的一些同学,行为习惯特别差,部分学生还经常打架斗殴,逆反心理特别强。
杨晨洁是马春美老师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她是从威宁第四中学转学到思源实验学校的,从小在重庆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刚进入学校时她有各种逆反心理,还联合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常常因为打架而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教育。
有一次由于不满学校对她的处罚,私自跑出学校,给学校及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后马老师给她说了韩信的典故,教育她一个能成才的人必须要学会思考,学会忍受,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慢慢地,她理解了她的母亲和老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且有了明显转变。如今的杨晨洁在班里面学习成绩优异,再不是那个成天惹事生非的孩子了。
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品德好,成绩才会慢慢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学生进校的起始年级开始,就要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习惯好了,父母和老师省心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成忠朝校长如是说。
学校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人人从事德育,人人教育管理学生,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素养。
教师:改变自我 再改变学生
“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真爱去感化学生,用人格去熏陶学生,做一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做一名家长信任的好老师,做一名领导放心的好老师,做一名社会满意的好老师。”学校的老师展板上这样写道。
从创校时的3名教师,到今天的96位,近年来,学校通过整合现有师资、通过乡镇招考、出台优惠政策招聘乡镇老师,同时通过考核各项指标,壮大了师资队伍,改善了师资结构,提升了师资水平。
马春美老师之前在双龙镇中学任教,通过招考进入了思源实验学校工作。刚进入思源学校时,因为采取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不能很好地受教,因此引起了一些学生的反感。
“之后我通过反复的总结、从自身寻找原因,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变,比如课前讲一个与课堂有关的小故事、或是唱一首歌,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马春美老师说,这样不但提升了教学质量、还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慢慢地学生就喜欢上了我的上课方法,学生的态度由反感转为接受。
付出终有回报,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如今,马春美老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成了学校里有名的优秀教师之一。
“现在,县里一些大型活动也会邀请我们这支芦笙演奏队呢!”为了教育好学生,让不同爱好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赵雪婷老师还组织了一个芦笙演奏队,通过芦笙演奏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要改变学生,还得改变自己;要教好学生,还得提高自己。在思源,像马春美老师一样,随时剖析自我,关注学生,不断寻找自己与学生的最佳默契点的老师比比皆是;像赵雪婷老师一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个体发展的老师大有人在。
为了改变学生,为了教育事业,思源实验学校致力于改变和培养老师。学校不但争取言爱基金会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让学校老师源源不断到上海、海南等地外出培训,采取校本研修,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提升等多种形式提升专业素养。
短评
威宁拥有近150万人口,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和贫富最悬殊、城乡差距最大的典型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所谓教育,在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受教育者行成构建人生态度,行成价值观的功能。思源独特的办学理念,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了一个圆梦的舞台,改变了过去优质教育资源不合理分配的格局,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优势教育资源,不仅注重成绩、也重视学生人生态度的培养,让一个个学生改变,为孩子的梦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精彩课堂

可口营养餐

小学段学生在打乒乓球

三人制篮球赛

参与全市首届“思源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的教师与学生2016年暑假在海南培训时与香港言爱基金会董事长邢李源先生(前排中)合影。

师生携手共建美丽校园平整花池

毕节市四所思源学校到威宁校区交流

体验挑灯夜读

周末美术兴趣班

多彩大课间宣誓

校园全貌

学校芦笙舞队

学校举行文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