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1-17

风雨兼程三十载 无怨无悔养路人

作者:周星 涂厚龙 时间:2017-01-17 阅读:253


 风雨兼程三十载  无怨无悔养路人
——记县劳动模范、S102线路养路工人王熙刚
记者 周 星 通讯员 涂厚龙




王熙刚使用割灌机割除路肩杂草


  “晴天一身灰,雨后一身泥;夏天汗如雨,冬天手冻裂。”这是对养路护路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60后的他憨厚老实、勤恳好干,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道路养护岗位,以艰苦为伴,以风沙为伍,把养好路、管好路、护好路作为自己的天职。多年来,他养护路段的好路指标率始终位于全段前列,为社会提供了“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
  他就是县劳动模范王熙刚,一个在S102(威宁到水城)线路上,常年穿着橘黄色安全服、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道路养护工人。
 
从普通养路工到养护站站长
 
  1984年,20出头的王熙刚加入了道路养护队伍大军,被分配到老洼箐道班工作,当时还没大面积实行机械化养护,养护作业都是用手干出来的。无论烈日、暴雨还是暴雪,他每天都扛着锄头、撮箕、扫帚去路上巡逻,发现路面有坑槽或是损毁现象就及时修补,发现来往车辆带来的垃圾就立即清扫。这样的工作,作为基层养路工人的他每天得重复上百次。夏天的高温经常晒得中暑,皮肤脱皮他也毫不在乎,冬天气温低达零下3°,双脚冻得开裂他仍然坚持奔走在路上。
  由于长期奋战在道路一线,王熙刚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一双遒劲有力的大手也长满了老茧。从外貌看,他比同龄人显得苍老许多。当时班长还打趣说,小伙子不要太拼命,小心讨不上老婆。王熙刚听罢腼腆的笑笑说:“这没什么,一年365天天我在路上,早就习惯了。我肯干、老实,肯定有姑娘会看上我的。”就这样,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风雨无阻,王熙刚基本没有闲暇的时候。
  “虽然年少,但是勤做敢为,没有年轻人的莽撞。”这是当时道班班长杨朝兴对王熙刚的评价。由于年轻肯干,吃苦耐劳,王熙刚在道班上受到过多次表扬,1986年他被毕节公路管理局评为“五好职工”。1987年,他离开集体作业的老洼箐道班,进入个人养护的金钟道班,并以出色表现,当上了南屯养护站的站长。
  凭借着一颗坚守的心,从一位少不经事的年轻小伙历练成一名成熟稳重的威宁公路管理段南屯养护站站长。期间王熙刚多次获得毕节公路管理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 年还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
  “年轻的时候,因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很少有人愿意在道路养护队工作,坚持不下来辞工的不在少数,但是我挺过来了,而且一坚持就是三十年。”说到自己的经历,王熙刚充满了自豪。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进入个人养护后,王熙刚面临更大的压力,责任和重担也更加艰巨,他用比以前更加严格的态度要求自己。每天早晨7点,天色没亮他就揣上煮好的洋芋,扛着锄头、撮箕、扫帚就上路了。首先将3公里路巡查一遍,把路面的白色垃圾、散落的砂石、煤块等杂物清扫一遍,再把道路的坑槽修补平整,随后查看涵洞、边沟、急流槽有无堵塞现象,若有堵塞,他就立即疏通,以保持涵洞边沟畅通。
  夏季,是雨水泛滥时节,涵洞边沟的堵塞情况较为严重,堵塞的急流会影响雨水排放,清理不及时就会漫上路面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每到雨季,在他养护的S102线K201-203的三公里路上,总能看到他顶着草帽,披着塑料薄膜,穿着解放鞋的身影,任泥浆飞溅到身上、脸上都毫不在乎,完全顾不上擦拭或躲避。
  到了冬天,由于威宁段管养公路多为山区公路,海拔较高,切实做好防冻防滑,保障公路交通运输安全成为工作重中之重。作为南屯养护站站长,王熙刚所管养的S102线更是防冻防滑的关键点。他经常开展全面的综合巡查,重点对高危路段,特别是高海拔路段、急弯陡坡路段、桥梁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向段上汇报防滑沙、防滑工业盐的储备和分布情况,然后对防冻防滑具体工作进行再分工、再部署,确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能及时处治险情,加强应对雪凝灾害反应能力和抵御能力。
  每年冬季,王熙刚都带领南屯养护站工人,上路防冻防滑直至深夜。脚冻僵了、脸吹裂了,仍旧坚持抗战在前线不退缩。
 
舍小家为大家  他一直在路上
 
  “常年奔波不顾家,默默无闻一身病”是王熙刚真实生活的写照。1990年12月,因为临近新年车流量明显增大,道路安全面临极大考验,毕节公路管理局进行年度大检查。此时却正是王熙刚大女儿即将出生的日子。单位正如火如荼的准备着,各养护站也在全力的备战中,每个职工都绑紧神经、有条不紊地做好手头工作。孩子的出生对于每个父母来说都是人生大事,必须亲历亲为、陪伴在侧,王熙刚为此忙得焦头烂额。可是每每想到自己管养的3公里路关系到更多人的生命与安全,他就“狠心”地扛着锄头、拿着铲子扫帚继续上路。每次说到这件事,他总说有愧于自己的老婆孩子。但是作为公路人,他说这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以前“我每隔1个月回去一次,甚至更久才能见一次老婆孩子。一旦选择了这行,就要时刻铭记责任在肩,为了更多人我必须与道路沙石相伴,同寂寞和思念为伍,我不后悔。”
  长期和灰尘打交道,王熙刚患上肺病住院,看着焦急的家人同事,他自嘲说:“人和路都一样,老了都会病,长修长补就好了。”还不忘叮嘱养护工人要加紧养护。女儿去医院看望他,心疼地说,怎么这么拼命,都不知道休息。他说道:“孩子,几十年的公路人了,和公路一起成长、见证,有感情了,看着路上有坑槽,手就痒,非要补好心里才舒坦。几天不上路,就担心它有什么问题,会不会有人因此出了事故。”整日奔波在路上,王熙刚把自己的健康和小家被他抛到了身后,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热爱的公路养护事业。
  现在,年过知天命年纪的王熙刚仍然坚持每天用10个小时的时间对公路进行巡查养护。在王熙刚看来,路是通往希望的纽带,是连接幸福的桥梁,有了畅通的公路就有幸福美好的明天。他的人生就是眼前这条路,养护好这条路就是他最大的责任和幸福。看着从眼前平安驶过的车辆,一种幸福和成就感就会溢满心田。他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默默无闻地演绎着一个平凡养路工人的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