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进村庄 助力发展
作者:卯龙艳 王安友 时间:2017-01-18 阅读:180
驻进村庄 助力发展
——黑土河镇海嘎村第一支书徐文芬的驻村故事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王安友
冬日的寒风呼呼地刮着,黑土河镇海嘎村村民李文敬家里却暖意融融。炉火烧得旺旺的,浓香的茶水煮得滚烫,喝上一口,让人全身的寒意顿无。
“家里一共几口人呀?”说话的是海嘎村的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支书徐文芬。
“我家5口人,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和爷爷奶奶。”李文敬说。
在李文敬说话的同时,只见徐文芬手里拿着笔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翻开徐文芬的笔记本,小小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她到海嘎村驻村以来去走访调研的情况。
自2015年3月到海嘎村开展驻村工作,51岁的徐文芬已经在这个边远贫困的小村子待了近两年。说起驻村生活,徐文芬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勤调研 摸家底
“我到海嘎村做的第一件事是走访村里的老百姓,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我相信,只有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才知道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否则就是瞎忙,还可能给村里添乱。”徐文芬说。
坚持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工作切入点,同时,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驻村,驻村要干哪些工作,能干些什么工作,从而找准定位。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徐文芬在海嘎村的驻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海嘎村2800多人,以种植传统的包谷洋芋为主要收入来源,是黑土河镇的贫困村之一。到村里以后,徐文芬通过走访了解,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集体讨论与乡领导沟通等方式,了解了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决什么。
“海嘎村条件特别艰苦,没有地理优势,交通又不便利,自然条件也不好,村民教育程度不高,但是为了海嘎村2800余名村民,哪怕条件再艰苦,我也会坚定信念,下决心为村里的老百姓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忆起刚到海嘎村时的心情,徐文芬仍然动容。
驻在村里,积极协助村里的信访维稳、土坯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在生活中,不给村里增加负担,遇到困难自行克服。这是徐文芬开展驻村工作的原则。
作为海嘎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徐文芬领导的驻村工作组一共有5名工作队员,驻村工作伊始,徐文芬就结合大家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自身实际将驻村的5名工作队员分片负责,制定工作职责,明确每位队员每月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月底召集驻村成员汇报各自开展工作的情况,集体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持到现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全镇每月综合考核排名中该村都名列前茅。
调产业 助发展
“勤奋工作,心系群众。”这是村里老百姓对徐文芬的评价。
产业结构单一,老百姓收入渠道匮乏、脱贫致富没思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贫困的海嘎村是徐文芬时时挂念在心的心事。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通过走访调研已掌握海嘎村基本实际的徐文芬带领驻村工作组说干就干。和村干部一起定了海嘎村三年发展规划和种草养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主动与县林业局对接,在海嘎村实施了1300多亩野油茶种植退耕还林项目。
“种下一株株稚嫩的苗,长成海嘎漫山遍野的绿色和希望。海嘎村一直都是种植包谷洋芋,没有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我们驻村就是要转变老百姓的观念,拓宽他们的致富门路。种植野油茶既能发展海嘎村的经济,又可以绿化荒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徐文芬告诉记者。
海嘎村是黑土河镇老百姓最为饮水困难的村之一。老百姓吃水主要靠雨季贮存起来的小井水,水源不稳定,水质不好,知道这一情况后,徐文芬积极协调黑土河镇政府和水务局把第一批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放在吃水最困难的海嘎村,预算项目资金140多万元,目前项目已经在实施。
“因为我是县水务局派下来驻村的干部,所以对老百姓用水的问题比较敏感,当得知海嘎村老百姓的饮水困难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争取过来,尽早帮他们解决吃水的问题。”徐文芬说。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2016年3月里晴朗的一天,13岁的张琴琴拿到了残疾证。虽然失去了两个手指头,但是别人告诉她有了残疾证就会多一份保障,国家会有补贴的,想到这些,张琴琴稚嫩的脸上稍微有了点笑容。
看到身边的小姑娘的笑容,徐文芬的心也舒坦了一些。
2015年6月,刚到海嘎村驻村不久,徐文芬就遇到了一件让她难忘的事。
当时12岁的海嘎村村民张琴琴在用机器剁猪草时不小心被机器所伤,手指被剁猪草的机器打掉两个指头。张琴琴父亲早已去世,剩下母亲拉扯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张琴琴是老二,平时她除了在学校忙学业,放学回家还要帮家里做家务,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让她的家庭陷入了慌乱,一向胆小慎微的母亲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徐文芬在走访时了解到张琴琴的情况后,带着张琴琴从黑土河镇赶到县民政局为张琴琴争取了2000元的临时救助款,一路上的车旅费、食宿费也由徐文芬全部承担。
在村里,老百姓有困难徐文芬坚持能帮就帮,有问题就解决。村民生病她用自己的医保卡刷药送去;村民养牛需要草种,她及时到畜牧局为他们协调草种送去。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驻村干部徐文芬总是坚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为海嘎村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出一份力,添一块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