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1-19

菜地“刨”出幸福来

作者:龙胜 祖文韬 时间:2017-01-19 阅读:242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28)
菜地“刨”出幸福来
——草海镇卯关村蔬菜产业助农增收侧记
本报特派记者  龙胜 祖文韬

  金色的阳光铺洒在这片宽阔平整的黄土地上,照着地里正忙着翻土的村民。此时已是年末岁首,当记者踏上这片名叫“卯关”的菜地时,村民们正在冬种、挥洒汗水,绿油油的蔬菜遍布大地,进村路上收购蔬菜的车辆络绎不绝。
 
  小豌豆从这里“出国”  
 
  草海镇卯关村距县城西面约10公里,东与同心村相连,南与双龙镇红光村相接,面积9.2平方公里,总人口3200多人,地势平坦,几年前,由于村民大部分靠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生,村里比较贫穷,劳动力大量“闲置”,很多人解决温饱都成问题。
  2012年,威宁引进云南省昆明市青禾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该村建设蔬菜出口基地,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起了占地2000亩的基地,该基地主要种植荷兰豆(当地称豌豆)。
  同时,在基地旁边配套修建了一个占地23亩的蔬菜冷库。从此,卯关村村民的生活逐渐发生了改变。
  卯广是卯关村村民,30多岁的小伙子年轻力壮,但由于学历不高,又没有什么谋生的手段,以前一直靠在村里到处打零工为生,生活过得很是拮据。
  卯关村出口蔬菜基地建成后,基地里的技术工人正好租住在他家。在一次不经意的聊天中,卯广得知科学种植豌豆产量高,收益好,又看到基地里豌豆的收成这么好后,决定自己动手试种豌豆,不再以打零工为生。
  卯广说干就干,在自己家房子旁边租了4.5亩土地,并请来基地的技术工传授种植技术,又在基地里借来种子和肥料,开始了自己的种植之路。卯广每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经过自己的辛苦耕耘,到了豌豆的收成季节,他地里的豆蔓上挂满了小豌豆,平均一亩可以采摘1500公斤左右,再通过把豌豆转卖给基地包装出口,他每年可以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从此,卯广找到了致富路。
  春去秋回,卯关村自2012年引进公司以来,年年进行荷兰豆种植,村里的干部以此作为打开群众致富的“突破口”。如今,公司不再“亲自”种植,而是把技术全部交给农民,公司变身“收购商”,与农民签订“收购订单”,保证农民种出的荷兰豆“全部交售”。
  别看这小小的荷兰豆,出口的地方又多又远。“这些荷兰豆主要销往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提起荷兰豆“出国之事”,该村党支部书记卯海军无不自豪地说。
 
  白萝卜卖到全国各地  
 
  2016年夏,贵阳很多超市的蔬菜货架上,赫然多了一批来自威宁的白萝卜。据超市售货员介绍,威宁的白萝卜属纯天然绿色蔬菜,相比其他地方来的白萝卜更受市民青睐。   
  “在卯关村,白萝卜一年可种3季,正月开始种第一季,生长期为70天,每亩地可产6、7吨,均价1400元/吨,1亩地每年纯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刘永排告诉记者。
  村民马启永,家中有土地16亩,在该村算是土地较多的人家,然而,几年前,只知道种植包谷洋芋的他家依然广种薄收,入不敷出。村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之后,马启永大胆尝试,不但把自家16亩地全部改种白萝卜,还向村民流转土地30多亩,今年总共种植白萝卜50亩。
  除去租地的资金以及民工工资,年终马启永仔细算了一账,自家净赚10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卯海军是个有冲劲、想干事的年轻人,他告诉记者,村里种植白萝卜自2013年开始,当时仅有2000亩,近年来,种植面积年年递增,2016年全村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萝卜成熟后由村里的合作社“订单收购”,村民无需担心“销路”问题。
  记者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卯关村的白萝卜之所以能够销往全国各地,并在市场上颇受青睐,主要源于威宁高海拔及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且它完全是“露天种植”,不需大棚,种植出来的白萝卜纯属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 
  卯关村不仅种植荷兰豆和白萝卜,还大量种植莴笋、花菜、娃娃菜等,他们总是刻意错开季节,卖到最好的价格。
 
  洒下汗水收获幸福  
 
  寒冬里,当多数人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时,卯关村蔬菜基地已是一片忙碌,早在2013年记者进入该村采访时,就见识了不一样的人勤春早。“‘突突’冒着烟尘的拖拉机正在翻地,碎土,拢沟。不远处的30多个当地农民正在施肥、盖土,几位管理员兼蔬菜基地的技术指导正在耐心向大家讲授荷兰豆的种植方法、工序和技巧”。卯关村人向记者展示了别样的“冬色”。
  家住保家桥组的薛大学,现年62岁,常年在合作社打工,他的工资是每月2400元+提成,除去活儿少的几天,他每年也能赚3万元左右。“自己没得文化,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人家不要,还是基地好,隔家近还能挣钱。”朴实的他言语中充满喜悦。
  寒冬,当冰花四起,鸟雀藏巢。今年流转土地种植蔬菜100余亩的该村村民卯万国,在自家温暖的火炉旁算起了细账,这一算,今年纯收入约30万元,他想,今年可以好好过个“好年”了。
  潮起潮落,四季交替,卯关村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擦去汗水,他们从菜地里“刨”出了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