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1-22

要富大家富

作者:马召凤 沈光勇 时间:2017-01-22 阅读:290


 要富大家富
——黑石头镇开厂村村支书曾小贤带领村民致富记
记者 马召凤 沈光勇





曾小贤和他的苹果园

 

  冬日午后的阳光温暖地照着,在黑石头镇开厂村曾小贤家门前,村民们提着小板凳坐在一起,探讨致富路,共同话桑麻。
  回想起当初曾小贤刚刚担任村支书的时候,也是在这个院子里,村民们一个劲儿抽烟哭穷,一个上午的时间他家门前的烟头扫了半大铲子。
 
搞种植,落后村蜕变 “明星村”
 
  1988年,威宁开展“四园三场”大建设,开厂村作为“三场”之一被选中,当年分配苹果种植份额1000亩。
  当时,曾小贤28岁,看到了黑石头镇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他以打工的身份去四园三场以工代学。
  在这期间,他学习了种植苹果树的相关知识与技术,谦虚向果园内的前辈们请教,迅速掌握了苹果树的种植技术。
  曾小贤拒绝了贵阳一家果树培植企业月薪8000元的邀请,坚定扎根家乡,思考如何靠苹果产业致富。
  十多年过去了,开厂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转变为如今全县知名的苹果名村。每逢苹果丰收的时节,四面八方的人开车前往,一买就是好几十箱,昭通、六盘水等地也有收购商整日守在路边,等着村民拉苹果来售卖。一时间,开厂村的苹果呈现“抢”的状态。
  苹果“一条街”富了山村。每年苹果丰收季节,在黑石头镇开厂村国道326两侧,售卖苹果的果农用篮子、袋子和车子将丰收的苹果摆在道路两边出售,如果开车从路中间经过,就像进入了“苹果一条街”。
  空气中弥漫着苹果的香味,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苹果带给了农民富足的生活,曾小贤也成长为一名苹果种植“专家”。如今,在全县苹果种植技术指导大会上,经常有他传经授宝的身影。
 
当支书,要富大家富
 
  “独富不算富,要富大家富。”这是曾小贤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2003年,曾小贤担任村支书以后,利用在农业局下属的苹果园打工摸索出来的栽培管理技术, 劝说本村村民种苹果,自己带头率先种了5亩。
  三年后,苹果挂果,曾小贤的苹果获得了丰收。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让村民随同他的步伐开始了苹果致富的路子。
  苹果种植成功了,销售却成为了难题。开厂苹果刚刚面向市场的时候没有名气,在市场上遭遇了冷门。曾小贤联系了车子,带着村民把苹果拉到六盘水和昭通等地批发市场进行售卖。
  “开厂的苹果市场真的是打出来的啊。”回忆起那段时间带着苹果找市场的经历,曾小贤心情激动。
  原来,开厂的苹果拉到了昭通的市场,极大的冲击了昭通本地果农的生意,遭到了果农们的集体反对。于是曾小贤带着开厂村村民和昭通的本地果农“打市场”,这一打,开厂的苹果就“打”出了市场。
  拉到六盘水的时候,因为和昭通果农“打市场”的故事,开厂苹果在六盘水遭遇了哄抢,以至于购买者因抢苹果而争吵起来。
  慢慢地,开厂苹果“打”出了自己的市场,果农们不用把苹果拉到外地的市场也有大批人前来购买。
  这下,问题来了。很多外地的大批量收购商想要前来收购,无奈开厂村道路条件差,开车根本进不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曾小贤积极向镇党委政府争取项目,修通了开厂村35公里的通组路,让开厂村的交通得到了改善,看着修好的路,曾小贤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下子,我们的苹果就不愁运不出去了!”
  靠着苹果产业,开厂村走出了自己的致富路子,越来越多的村民因为苹果而脱贫、致富,也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苹果种植的大军中。如今开厂村苹果种植有2500余亩,村民们靠着苹果鼓了腰包。据曾小贤介绍,在开厂村苹果基地,有9棵精选的苹果树,一季产值竟能达到3万元,一度在方圆百里广为传播。
  作为村支书的曾小贤,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村两委和当地群众共同致富,把农村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把黑石头镇精品苹果种植做成规模,走出深山,只是曾小贤一直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