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1-23

从“名企牵手穷村”看威宁脱贫攻坚

作者:龙胜 时间:2017-01-23 阅读:314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29)
从“名企牵手穷村”看威宁脱贫攻坚
——北京德清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动天龙村走上致富路
本报特派记者 龙 胜




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竣工


  威宁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清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是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该公司成立后,快速入驻威宁陕桥街道天龙村。
  天龙村山高坡陡,位于威宁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16公里,陕桥街道13个村之一,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有人口5430人,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白菜等农作物,村民广种薄收,生活较为困难,2016年全村仍有贫困人口400多人,属于二类贫困村。德清源公司的入驻,为该村贫困群众开启了致富之门。
 
  帮扶:“低保户”韩正犬一家的幸福“守望”
 
  天灰蒙蒙的,雾气缭绕,记者冒着严寒踏进了村民韩正犬的家。这是一间不足20平米破旧不堪的房子。火炉上“猪食锅”里正冒着腾腾热气,双目失明的女主人衣着单薄,正在和小女儿说着话。
  男主人韩正犬从屋外归来,拍拍身上被细雨打湿的痕迹,挽起袖口,露出右腕上的疤痕,他向记者说起自己小时候被镰刀割断右手经脉从此落下残疾的不幸经历。
  记者看到,这是一个凄苦的家庭,身带残疾的夫妻二人还要负责四个孩子的吃穿用度,最大的儿子还未满18岁,一家6口挤在这间不足20平米的瓦房里一住就是几十年。对于盖新房这样的“好事”,他们以前从来不敢奢望。 
  但2016年,这种“从来不敢奢望”却变成了现实。 “德清源公司”入驻天龙村,当地政府以56万元的总价征收了韩正犬家16亩土地之后,韩家决定先盖一栋300平米的大房子。说干就干,在离韩家老屋不远的地方,记者看到,宽阔的“屋基”上堆放着钢筋、砖块等盖房材料,场平、“基脚”已经完工。
  虽然家里剩下的土地不多,然而,公司承诺,一定要为他们家解决就业问题。这不,该村党支部书记盖贵平正上门催促韩正犬明天赶紧到公司项目部报名“上班”,等到明年儿子成年,也优先纳入公司招工的“人选”。
  寒冬渐渐离去,低保户韩正犬一家将迎来初春的光芒,慢慢踏上幸福的道路。
  据了解,为了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5年12月29日,威宁与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了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项目,并于2016年4月29日作为威宁2016年全省第二批重大项目之一集中开工。
  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项目主要是针对自主创收能力受限制的农村贫困人口,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部分支农资金作为贫困人口的股份,参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使贫困户享受分红、就业、技术指导、产品回购等多种收益,促其稳定增收脱贫。
  “这种模式真正解决了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弄清扶贫对象,从而做到精准扶贫。”德清源公司综合部经理聂品介绍到。
 
筹资:“众人拾柴火焰高” 
 
  腊月二十三,大寒。冰花在天龙村山野间的枝叶间“盛开”。慵懒的人们正等待着新春的到来。
  可是,天龙村的德清源公司项目开发地,施工现场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装载机、工程车来回穿梭,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场。
  威宁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项目资金依托政府性融资平台,将财政资金、企业、银行等多方资金整合使用德清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威宁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项目总投资3.63亿元,其中威宁农投公司投资2.5亿元(企业自筹5000万元,向政策性银行贷款2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德青源公司投资1.13亿元生物资产。项目由县人民政府委托县农投公司承贷承建,项目建成后交由德青源公司承租经营,租期15年,公司每年以固定资产投资额10%向县农投公司支付租金2500万元,县农投公司还本付息后剩余部分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
 
  转变:韩建朝24万征地款盖起了豪华新房
 
  进入天龙村的公路旁,一栋500多平米的二层楼房映入记者眼帘。推开主人家门,记者了解到,这是村民韩建朝的家。
  韩建朝说:“德清源公司进村后,我家被征用了8亩多土地,得到24万多元赔偿款,就用来盖新房。”他还领着记者走上二楼“参观”他的新居。
  记者看到,瓷砖铺地,木料吊顶,精装细琢,豪华气派,韩建朝家的装修不比城里差。
  谈起以后的生活,他告诉记者,家里还剩下30余亩土地,靠种地靠打工都能维持生活,并没有太多的“焦愁”。
  记者从陕桥街道了解到,“德清源公司”在天龙村总共征地1127亩,支付资金约2800多万。天龙村人均占地广,几十亩地的人家比比皆是,而且公司占用的多是林地、荒地,由于辐射面积广,多数人家都得到了征地补偿款。村民们用这笔赔偿款盖起了新房,增添了牛羊,发展了其他产业。
  威宁对农村贫困人口建立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前提下,将分散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整合使用,集中投放到优质产业、项目中去。农民通过产业、项目经营收益直接分红受益,还可从事务工经营获得工资收入,将贫困户从狭隘的生产空间、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中解放出来,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扶贫也由“输血”变为“造血”。

效果:预计12000多人脱贫
 
  “该项目依托蛋鸡养殖,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也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产业帮扶,使‘建档立卡’的低收入群体获得稳定收益,达到长效脱贫。”陕桥街道办主任王邦勇说。
  扶贫要攻坚,脱贫要精准,增收要持续,必须建好机制。威宁在推进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项目中,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新机制,有效化解了有人力没技术、有产品没资金、有利益没机制的矛盾。
  在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机制中,威宁坚持把引进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便于群众参与的涉农产业项目作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长期抓、经常抓,以此推动整体脱贫、共同富裕。国家扶贫办“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正与县扶贫攻坚战略及现代农业布局高度契合,扶贫效果由“分散式个体增收”向“区域性整体脱贫”转变。
  金鸡产业扶贫计划项目园区占地约380亩,总建筑面积约81000平方米,项目新建青年鸡舍12栋,蛋鸡舍18栋,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蛋肉加工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沼气生产与生物天然气厂、有机肥厂、屠宰场及办公生活区等设施,最终形成存栏60万只后备鸡和180万只产蛋鸡,年产180万只绿色母鸡、4.2亿枚安全鸡蛋、生物天然气219万立方的养殖和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周边村组12000多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