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头金不换
作者:李欢 时间:2017-01-24 阅读:167
浪子回头金不换
——草海镇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侧记
记者 李 欢
“浪子回头金不换”。当一个人误入歧途,重新步入社会时,司法所作为他们回归社会的一道“桥梁”,在工作中用心教化、用爱感化,为一个个迷途知返的“浪子”铺就了一条条回归之路。
一本笔记本 记录用心帮教
“每月26号,刑释解教人员来我们所里汇报近期动态,他们按时来报到,我们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草海镇司法所所长陶永先说。
在草海镇司法所,每月必开展一次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普法教育,让他们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做守法公民,每周还要通过电话联系方式联系,了解他们的动态,做到“周闻其声,月见其人”。
“我们不仅要实行‘周闻其声,月见其人’,还不定期到刑释解教人员所在的村子,通过走访周边群众,更进一步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看他们是不是实实在在的改造,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帮教措施”陶永先介绍说。
在陶永先的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清楚记录着每个刑释解教人员的详细情况和每次到刑释解教人员家的走访情况。
不仅如此,每到重大节假日,也是司法所最忙的时刻,陶永先和他的“战友”一起到社区刑释解教人员家进行走访,并进行普法教育,防止刑释解教人员再次犯错。
回头“浪子”走上创业路
“感谢草海镇司法所的同志,是他们的真心帮扶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说话的正是原草海镇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兵,如今他是该镇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陈某兵曾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后回到草海镇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那时他的人生走到了低谷,自己特殊的身份让他处处“碰壁”。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们发现陈某兵有想创业的想法,就主动帮助他,让他能在社会上找回自我。”草海镇司法所工作人员陈果说。
在司法所的帮助下,陈某兵组建了一支10多人的工程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不仅如此,陈某兵还主动和司法所联系,接纳社区矫正人员在自己的包工队里干活。之后还建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自己也曾是犯过错误的人,我也想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重新返回社会,让社会接纳我们”陈某兵说。
现在,在陈某兵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内,每天为社区矫正人员及周边村民提供20个就业机会,自己也创业当起了老板。
建帮教基地 重拾人生“坐标”
在草海镇吕家河村威宁司法局安置帮教基地内,200多亩种植基地内秋收后的玉米秸秆有序堆放,苹果树正在酝酿着春天的花朵。基地内的圈舍里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社区矫正人员李某忙着清理养殖场内的卫生。
谁也未曾想到这个看起来挺青涩的青年竟是刑释解教人员。
在与李某的交谈中记者得知,李某本就是吕家河村村民,还未成年时因为强奸触犯了法律,曾被判处强奸罪。
因为触犯了法律,李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身边的人对他多了几分“嫌弃”的神情。在社区矫正期间,李某得到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耐心教导,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还为他安排务工的机会,让他在矫正期间能挣到钱,报答自己的家人。
“自己因为不懂事触犯法律,毁了自己的前途,在安置帮教中,我不仅学会了法律,更让我明白法律的底线是不能触碰的。”李某深有感触地说。
“是社会的宽容,让我再一次重拾信心,在司法所的帮助下建起安置帮教基地,也希望更多像我一样犯过错的人,重拾人生的坐标。”陈绍轩如是说。